行。
一来宰相们专管政事,手底下能调动的文吏,肯定要比枢密院多得多。
二来现今的宰相们权力还是很大的,很多事情都有自主处置权,并不需要事事都向皇帝请示。
李奕若是去找宰相们借调人员,这事也并不需要惊动皇帝。
但问题是宰相们未必会搭理他。
“对了,向训!”
李奕突然想起一个人,在忻州时和他一起援救史彦超的宣徽南院使向训。
经过那一战后,两人间的关系拉近不少,闲聊时听说对方和宰相王溥私下有些交情。
李奕觉得可以去找向训问问,看对方愿不愿意帮忙给王溥递个话。
他当即掉转马头,又返回了枢密院,向魏仁浦询问了关于向训的事。
李奕这才知道,出征回来后,皇帝晋封向训为义成军节度使。
不过还没给向训安排实质的差遣,对方最近暂时待在东京的家中。
“原来是要文吏协助整理人员籍薄,这事好办,我去替你跟王相公问一声,想来也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得知李奕上门拜访的目的,向训没有过多犹豫,当场答应了下来。
李奕拱手道:“多谢向节帅。”
“李都使何必如此见外,忻口一役咱俩也算是并肩作战,虽你我年纪差了有一半,但战阵上结下的情谊,互称一句兄弟也不为过。”
向训笑着拍了拍李奕的肩膀:“若不嫌我托大,私下里唤我一声向兄即可。”
眼见向训主动亲近,李奕自然求之不得,当即道:“向兄。”
向训哈哈一笑:“贤弟,你身负官家交代的重任,为兄也就不多留你了,等你忙完这些事情,到时再来我府上,咱们痛饮一番。”
都说人的名,树的影,一个人的名声,确实如影随形,各方各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李奕如今的身份地位虽然还比不上向训。
但胜在他足够年轻,有着高平和忻口两场大战的功劳,再加上现在又被皇帝任命协助整顿禁军。
明眼人都知道,李奕前途不可限量,若不行差踏错,未来的潜力非常大。
离开向训的府邸,李奕心中也有些感慨。
相比于历史上这个时期的赵匡胤,他觉得自己方方面面并不差,甚至还要胜过一头。
毕竟赵大没在高平阵斩过张元徽,也没在忻口击退过辽国援军,更没有顺手弄死过辽国政事令耶律敌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