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要看你的笑话,那我是不是来的太晚了?”
马寻这一句话,听上去有些平淡,他的语气也是十分的平和,可人家俞飞虹听了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也不晚啊,隔了一年罢了。”
笑了,但还是要嘴硬一下。
马寻也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那就是没有在那部《爱有来生》电影票房失败之后,立马就来找俞飞虹,而是多等了这么一年。
好像,时间有些过于的长了。
但是,在马寻看来,这一年的时间还是很必要的。
《爱有来生》这部片子是俞飞虹寄予厚望的电影,应该说,她在这部电影上,投入了太多太多,不光是钱,更多的还是感情。
是的,听上去可能有些奇怪,但实际上,在影视圈子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甚至可以说,很多经典作品,都是创作者在投入了大量的个人情感之后,才终于搞出来的。
而往往这样的作品,就容易呈现两极化,就是说,可有的投入了大量个人情感的作品,出来之后,咔嚓一下子火了,直接登顶,被无数人赞美,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但也有不少这类型的片子,在创作者投入了大量的个人感情之后,一经问世,直接就扑街,甚至被许多人大骂特骂,骂到狗血淋头,更有甚者,创作者干脆被骂死了。
这样的例子真的有。
比如说,黑泽明这位大导演。
他曾经创作一部带有极端个人色彩的电影,《电车狂》,结果这部电影上映之后,遭遇了数不清的谩骂。
当然也有夸的,就是帮着黑泽明骂其他人,意思就是:你们这帮家伙根本看不懂大师的作品!
到底谁对,这事儿其实真不重要。
因为黑泽明在这部电影之后,他就选择了自杀。
运气不错,这老头给救回来了,可咱就是说,如果是这个老头运气不好呢?
抢救不回来,那这老头子就直接没了,这之后……
且不说那些当初骂的他人会如何了,关键是,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嘛。
俞飞虹这次的《爱有来生》,就是倾注了她很多个人东西的电影,原本她是很有自信的,可在电影上映之后,她真的是挺崩的。
首先,票房是挺崩的,还没到一千万。
这部电影投资超过4000万,她是真的很上心的嘛。
赔了,还赔了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