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化工原料公司,现在街坊们染衣服的需求大,你们街道恳请我们过来开个染店方便群众,只要在这一片开一个,你们就不用再大老远的跑到崇文门外大街了。”黄礼仁是懂得拉拢大多数的,一上来就把方便群众挂在了嘴边上。
这倒不是黄礼仁胡说,这两年棉花欠收,棉布减少,工厂印染量下降,市面上布的供应量也少了很多,但老百姓总得穿衣服,旧衣服除了缝缝补补,也得考虑美观,于是百姓的复染需求跟着就上来了。
“那敢情好啊,在这开染店能有染料吗?崇文门外大街那个染店十趟有八趟没染料。”老朱还没开口,旁边接水的大妈就接茬问道。
“瞧您说的,肯定得有染料啊,没有染料我们过来开什么染店,是不是这个道理?”黄礼仁信誓旦旦,虽然染料的产量也在下降,但工厂印染量少了,化工原料公司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这次来花市开染店其实不仅仅是花市街道办打申请那么简单,还有居民衣着面貌的原因在里面。
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缩减干部的粮食定量,接下来就是普通居民,然后是布票的大幅度缩减,到时候居民不光吃不饱,穿的衣服还补丁摞着补丁,忒扎眼。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四九城这边加大了染料的协调力度,力争保证居民的复染需求,争取让四九城百姓即便是穿着补丁衣服也显得整齐、整洁一些。
“理是这么个理,可他家是私房,恐怕没你们这个店没这么容易开起来。换其他地方不行吗?这一片不少房子呢。”老朱说话实事求是,附近有公房,公对公总比公对私要方便许多。
“实在没办法只能去别处,不过这样一来恐怕就不会那么方便了,附近很多单位恐怕会有意见。”黄礼仁抬手指了指南边和北边。
北边是木材厂,南边是前几年新建的寿材铺、雕漆厂、烤漆厂,这些都是需要油漆供应的。
“桉子怎么说都是国家干部?总得发扬风格吧?不能因为个人就耽误了大家伙方便不是?”有眼红唐家日子过的红火的街坊在一旁将唐植桐高高捧起。
“就是这个理儿,少数服从多数,干部照顾群众嘛。”有人在旁边附和道。
一听这个,黄礼仁脸上又浮现出了微笑,但没有忘记自己过来的目的,既然瞎了一个眼的不配合,那就只能问愿意配合的人了:“这个桉子是谁?”
“桉子就是你刚才打听的那家人,他是邮政上的干部,还是个大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