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卡洛斯再三劝说,见余切实在不答应,只好道:“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我只是不知道如何来感激你,为我们西语世界做了那么多!”
“我也不知道如何感谢您多次给我颁奖,我祝福您将来有个好结局。”
“这是当然!”卡洛斯很自信。
余切回答卡洛斯的时候,就站在王宫的大殿上,两人实质上在窃窃私语。因为怕被唇语专家破译他们的言论,两人都捂住半边脸。
现场的记者还以为卡洛斯在和余切谈论文学。纷纷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个国王真是太好了!
随后,卡洛斯给余切加冕,并说道:“他将讽刺、科学,以及梦境、噩梦、幻想和超现实的情节融为一体,及至1986年的秋天,波哥大街头的雕像(麻木的普通市民)纷纷苏醒,他听见机场下的哀嚎,并回应了数万人的呼唤……那一段故事也在此戛然而止,但那声音,仍然久久回荡。”
余切则身穿当年去哥伦比亚的短裤西装,微微躬身受领了他的荣誉。
这是颁发“福门托奖”的现场。
11月,余切前往英国参加访谈节目,英国电视台希望他这一次可以多多谈到“中英友谊”,谈到英国人在人道主义上的贡献。
余切要求BBC自己在电视台上打广告,看看有没有相关的真实故事可以来写。
上一次,BBC如实记录了“万县惨案”,让余切的家乡短暂的出现在主流媒体当中一阵子,他已经很满足了。
要让这一时期的西方人正视他们的错误,这是不容易的。
随行访问的钱忠书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他就说:“我曾经在中国的水木大学毕业时,外文系的教授都劝说我研究英国文学,我拒绝了。”
“一方面,是因为全中国没有人能教导我英国文学,没人可以成为我的导师。”
“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英国文学是没有前途的,贵国不会允许东方人比你们更懂莎士比亚和狄更斯,不允许有学识和人格更为高尚的外国人,我说的对吗?”
钱忠书说这话的时候,全场诡异的平静了一阵子,随后响起掌声。
余切发现鼓掌的人群中不乏本地人,恐怕他们也知道自己的毛病:高傲嘛。
也是在这场演讲中,有个叫丹妮丝·维尼中年妇女找到余切。她看到了BBC上的广告,而且知道一个可能全世界人都不知道的中英友谊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