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书多虑了!”
张峦看了看山下的镇子,道:“这个集镇更多还是生产民用物品的工坊,生产出来的东西,基本能满足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谁让这里是生产石炭的地方?话说,有了那东西,这寒冬都变得温暖许多。”
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故意说给朱祐樘听的。
朱祐樘笑道:“是啊,今年北方绝大多数州府,都用到了西山所产的蜂窝煤。有些地方覆盖京煤覆盖不到,就从山西、中原等地区运送……各地都在仿照咱们的制造工艺,我们也没有藏掖……”
为了保证大明百姓基本的取暖和做饭需求,张延龄并没有将制造蜂窝煤的配方和工艺进行私藏。
反倒是把技术和工具等丢给市井中人,连一个普通百姓稍加学习后,都能通过粉碎后的煤渣,自行进行加工。
当然并不是说每家每户都需要亲自制造。
因为会技术的人逐渐多起来后,技术成本在其中就不会占很大比重,任何州县内都会有专门的人从事这个项目,数量一多,制造成本自然就会降下去,老百姓都能买到平价的蜂窝煤。
张峦道:“陛下说的是,以往北方各处,尤其是边疆各地,要保证冬天取暖,那可是大费周章。普通百姓哪里有那么多柴火可用?更别说是木炭了!现在好了,直接烧石炭,百姓就能过个暖冬。”
王恕硬着头皮道:“只是靠卖煤谋利吗?”
“怎么可能?就说这里炼制出来的钢铁,大多数都制成了民间所用东西,锅碗瓢盆啥的都有!”
张峦笑着说道,“王尚书应该还不知道吧?今年以来,因为规模化生产,市面上钢铁价格已经比往常年低了一半以上……连来年百姓所用的耕种以及收割工具,诸如犁耙、锄头、镰刀等,价格也都打下去了。”
“什么!?”
王恕皱眉。
就这还能造福于民?
怎么看,都像是张峦的托词和借口!
哼,你们想以此来谋取大明的财富,把公家的变成私人所有,在这里说漂亮话糊弄皇帝呢?
朱祐樘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发出感慨:“这里行商的人真的很多啊!”
张峦笑道:“是啊,天下商贾大半都聚集在此……资本是趋利的,有利可图他们才会来。
“而集镇上那些工坊和商铺,大多数都是民间自行开设,就好像之前西山的煤矿,有很多都是商贾人士承包,当时他们的行为也普遍不被世人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