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朱伟太明白了,必须是这个刘勇真的没什么可约的东西,朱伟才能让江弦打消这个因为一封信就去约稿子的想法。
结果现在见着这个刘勇,朱伟心中的那点儿质疑,竟然也在慢慢消散。
这个人确实不一样。
朱伟见过很多作家,都是全国最好的那些作家,这个刘勇身上,有种和他们一样的劲儿。
难道从事偏重理性和思考的理论研究的大学老师,真能写出偏重感性和想象的?
“我看看你的稿子。”朱伟道。
刘勇从宿舍抽屉里取出一沓稿子,“你来的太巧了,我这篇才刚写完,只拿给几个同事看过。”
“讲什么的?”
刘勇想了想,道:“一个人忘了自己的信念追求,就会像一叶迷舟,在生命的航程中死于自己的失误。”
“.”
朱伟一听这么有逼格,饶有兴致的翻开稿子,写在最前面的是一行引子:
“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北伐军先头部队突然出现在兰江两岸。孙传芳部守军三十一师不战而降。北伐军迅速控制了兰江和涟水交接处的重镇榆关。孙传芳在临口大量集结部队的同时,抽调精锐之师驻守涟水下游棋山要塞。棋山守军所属三十二旅旅长萧在一天深夜潜入棋山对岸的小河村落,七天后突然下落不明。萧旅长的失踪使数天后在雨季开始的战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阴影”
“迷舟?”
朱伟轻声念出文章的名字。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刘勇拿给他的这篇,朱伟只是读了几行,就觉察到了一丝非常不一般的味道。
“.”
“.警卫员站在离萧只有三步远的地方,非常认真地打完了六发子弹。”
这部并不长,朱伟只花了十五分钟的功夫就读完了。
或者说,他花了十五分钟,反复将这篇读了三遍。
这个讲的是1928年初北伐军萧旅长失踪案。
整篇从引子开始,然后讲第一天、第二天第七天,讲了萧旅长七天的活动回顾。
最后萧旅长被自己的警卫员执行师长的命令枪毙。
整篇带着悬疑的味道,让人想从字缝里抠出一个确凿的真相。
偏偏刘勇又不去填满剧情,而是用非常先锋的笔法,给了大量未完成的留白。
这就给了这篇哲学叩问的味道。
总之,朱伟看完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