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看了读者们的信,昨晚熬夜看了一遍这篇.太毛骨悚然了,江弦得多有想象力,才能能想出这样的故事。”
“毛骨悚然?”
王志峰摆摆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这篇太不恰当了,照我看,应该说这是不可琢磨的精妙绝伦,宛如亲历的惊心动魄。”
“都觉得这好啊?”
另一名男编辑老周来了兴趣,“有没有说这不好的?我还没见过哪篇能好到没一个人唱反调的。”
“有,怎么没有。”
王志峰笑了笑,“有一个读者,认为江弦是卖国贼。”
“怎么说?”
“这人觉得江弦把傅三明一家人的形象写的太负面了,通篇看下来,干坏事的全是中国人,这完全是抹黑中国人的形象。”
“这不放狗屁么?”
老周被气乐了,“人家这是写这些东西的么?这都不算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了,这都把问题找到蛋壳外面去了!”
“就是说啊。”
“这种人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看马尔克斯觉得是哥伦比亚奸,看米兰昆德拉是捷克奸,看黑塞是印度奸,总之断章取义,抽丝剥茧,然后大骂一通,觉得自己沐浴在觉醒者的光辉当中,倍儿有面儿。”
“哈哈哈。”
“说的有道理。”
编辑们都乐。
王志峰这个时候轻笑一声:“你们可别说,人家可真是振振有词。”
“怎么的?”
“这读者不知道从哪儿看来个解析,说其实船是傅三明他爹让管家炸的,目的就是为了炸船骗保,因此,这才有了傅三明在美国的吃穿不愁,所以人在最后说了,这是江弦抹黑中国人的形象。”
“拉倒吧。”
编辑们纷纷嗤笑,年轻编辑小于更是幽默。
“按他的说法,那江弦应该被表扬才对啊!”
“怎么说?”
编辑们都朝他看去。
“你们都忘了?”
年轻编辑笑了笑,解释道:
“这艘船可是小日本的啊!”
“傅三明一家这哪是在骗保?”
“这是在抗日啊!”
王志峰一拍大腿。
可不咋地!
按照江弦所写的时间点,故事的发生时间大概是“五,四”之前。
傅三明一家坐的则是日本货船“齐姆楚姆号”。
要是真按照这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