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师的全部船只估计都要让他带走,以后水师就只能靠划小船巡弋了。
朱元璋太想当然了,没有思考这背后的人口、水师压力。
顾正臣言道:“五千军少是少了些,一万五千军是合适的,但我觉得,应该摸着秦国过河,先建根基,后移家眷。秦国也好,燕国也罢,虽然地理位置上是孤悬在大明之外——”
“但蒸汽机船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未来蒸汽机商船数量也会逐年增多,大明至美洲的航线一定会开辟出来,无论是从欧洲出发,还是从澳洲出发,亦或是从日本那地出发。”
“总之,你不必有一种离开大明,再无归大明的悲壮,这脚下的大地就是个圆球,你在球的另一端,大明在球的这一端,蒸汽机船,便是连线。”
朱棣叹了口气:“不瞒先生,我确实有些不舍。”
顾正臣严肃地看着朱棣:“我也不舍你们离开,但美洲那么多矿产,那么多肥沃的田地,全都让西方人抢了去,他们积累了财富,发展了科技,转而将船开到长江里,让咱们开埠,接受他们的商品强行灌入大明,你答应吗?”
朱棣摇了摇头:“不答应!所以,先生知道未来会发生这些,对吗?”
顾正臣看着朱棣那双探寻的目光,最终闪避开来,只轻声推卸了责任:“这是恩师的告知。”
朱棣急切起来:“马克思说了什么?”
顾正臣低头,看了一眼朱棣紧紧抓着自己胳膊的手,对上了朱棣的目光:“恩师说,谁控制了海洋与矿产,谁就拥有了未来。汉人若是做不到这一步,西方人便会去做,那便是东落西升。”
“要避免东落西升,确保这世界一直是东升西落,那就必须努力控制海洋,控制矿产,控制各地的资源。燕王,这条路,我们能走却没有走,子孙后代会怪我们。”
朱棣面色凝重。
马克思知道欧洲,知道美洲、澳洲与整个世界,他培养出了顾正臣这般弟子,他说的这番话不会有错。
朱棣目光坚定:“先生,弟子一定会去!只是有些事——”
顾正臣拿开朱棣的手,认真地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也知道你和陛下一样,都有诸多疑问,不管是对马克思,还是对我。我只能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告诉你们。”
“那弟子要等到什么时候?”
朱棣追问。
顾正臣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膛:“我这身体,抗不住多少年,我走之前或我走之后,你会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