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国库空虚,他们未必会在短时间内发兵东征。”
赵俊叹息:“是啊,倭寇灾祸,还是需要靠我们自己来解决。”
杨伯渊看着李成桂若有所思的神情,进言道:“以我们的国力,赶走倭寇没有问题,但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倭寇,还需要大明东征日本,彻底将倭人连根拔起。”
“否则,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倭寇之祸依旧是朝鲜沿海边民的大患,大王想要励精图治,也必然需要耗费更多精力去防备倭乱。”
李成桂知道这个道理,言道:“可大明皇帝不出征,我们又有何办法?”
大明虽然国力了不得,可北伐毕竟动用了二十几万军队,还收拾了女真部落,又搞了一个东北大开发,设了卫所,派驻了军队,摆明了是准备扎根不走了。
这里里外外,哪个不是钱粮堆出来的?
北伐大军班师回朝还不到半年,就撺掇大明东征,人家也未必答应。
收拾倭寇吧,朝鲜确实能办得到,虽然前期吃点亏,折损一些军民,可倭寇毕竟是寇,很难与大军对抗,迟早会被消灭或被赶下海。
但三天两头总这样搞,朝鲜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民心也不稳啊。
海岸线那么长,朝鲜还做不到完全防备。
杨伯渊凝眸,言道:“大王,臣有一计。”
“哦,讲来。”
李成桂眼神一亮,带着几分期待。
杨伯渊张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李成桂、崔莹等人都沉默了。
又一封急报送至王宫,李成桂目光阴冷,言道:“倭寇朝着忠清道进军了!他们不是没组织,而是有人带头,他们要的不是抢掠物资,而是要攻城略地!”
“赵俊、曹敏修,你们带八千王师,前往忠清道阻击倭寇,并进军全罗道。杨伯渊,你率五千王师,前往庆尚道,务必将倭寇击杀,莫要放其下海。”
“命令各地军队,整备防务,一旦周围六十里范围内出现倭寇踪迹,则应组织百姓撤至城中,禁闭城门,不得松懈。另外,派偰长寿出使大明,务必求辽东都司,以水师送至金陵,以通报紧急变故。”
众人领命。
李成桂看着屏风上挂着的舆图,心事重重。
这一波倭寇来得毫无征兆,而且范围之大,人数之多,战力之强,较之往年更甚。
想不通。
没道理啊。
南北朝战争时,你们跑出来是因为活不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