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出了不少大商富商。”
“虽说顾正臣曾不止一次,想方设法从商人那里拿到了大量钱财,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商人财力,但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拿出钱财的背后,意味着有所得。”
“多年积累,这些人手中也汇聚了大量的田地,与此同时,开国公侯中,除了顾正臣,哪个手底下没有置地?徐达、李文忠、冯胜,这些人同样都有置地,不过多寡罢了。”
朱标知情,毕竟这些事都不是什么秘密。
顾正臣之所以不置地,是因为他不需要通过置地得到的收益来填补国公府的开销,毕竟林诚意手中有不少产业,但其他勋贵没有,最多让其他商户依附下,但这样的收益十分有限……
置地,既省事,还没有经营风险,简单稳定,而且世代保值。
大家有点钱,自然要投进去。
朱元璋肃然道:“但这样不行!开国之初,问题并不显现,可轮到你,轮到雄英,或是五代之后呢?”
指数增长的恐怖,朱元璋亲眼见识过,多年前顾正臣为了游说自己不分封诸王,用铜钱算过这笔账,结果是朝廷所有的铜钱都搬出来也不够用。
一代代藩王繁衍下去,对民田的侵蚀与占有已是恐怖如斯,那放任勋贵、官员、大户豪绅如此,那又待如何?
朱元璋深深看着朱标,沉声道:“朕六十了!自古以来,帝王家年寿过六十的,能有多少,寥寥。朕知道,这是一件极得罪人的事,也是一件可能会带来动荡的大事件。”
“但是,朕若不将此事办了,将勋贵、豪绅都压制下去,他日你登基,还能控制得住这种局势吗?你我都办不成,你还能指望雄英及其后世人去办此事吗?”
“这件事,不能不办。既然要办,那就让朕给你办了吧,朕不怕得罪人,朕也不怕按不住他们。但你,终究还是差了一些,至少魄力上,不够。”
朱标知道朱元璋是想为自己日后治国扫去障碍,为缔造一个真正的盛世打下基础。
只是,这件事太难办了。
朱标叹息:“父皇,风波既起,如何平息?”
朱元璋呵呵笑了:“那就要看顾正臣的本事了,他不是总有办法吗?既然他总有办法,那就看看他如何破了这个局。”
朱标无奈摇头:“父皇,先生是有智慧,可这种事,毕竟牵连甚广。”
朱元璋摆手:“牵连甚广?一次山西百万大移民,一次北伐百万后勤,牵涉的还少吗?他不一样办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