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进货、出货账目,也没有繁杂的数字,更没有结余等。
有的只是时间,地点,事件。
记录详实。
比如淮安侯华中的审讯之事,蓝玉的妾室孔夫人不慎落井死了,常升几个月不出门,出门一趟马惊了,摔伤了一条腿,孟福临死之前的大笑,还有元朝降将汪文清喜欢钓鱼,结果空军之后,掉到了河里……
顾正臣在北方的日子里,金陵没少发生事。
大明一直在运转,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官场的,坊间的,各类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一直都在明争暗斗……
顾正臣看了一个多时辰,才合并起来,安排道:“销毁吧。”
方大川了然,直接丢到了炭炉里,不久之后,烟囱喷出的黑烟渐渐淡了。
这东西虽然没犯什么忌讳,也没记录宫廷秘闻,即便是被人看到了也无妨,毕竟没牵涉什么机密,不是官场上的事,便是民间的事,都不算是隐秘,但顾正臣还是不希望被外人知道。
毕竟这意味着,人不在金陵,可眼睛耳朵还在金陵。
方大川低声道:“老爷,范夫人入府的时候动静很大,这事朝廷必然看到了,一些官员,隐隐约约,想要借此上书,暗示皇帝。”
这才是最机密的事,不具文字。
顾正臣端起茶碗,轻声道:“我知道,这事不必管。他们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直接。”
方大川不理解:“他们想让陛下警惕老爷?”
顾正臣呵呵一笑,摇了摇头:“差不多吧,但更直接一点的是,他们用这个举动在告诉皇帝,封赏的时候,只能给赏,不能再封了。这些人真正的目的,是劝皇帝,千万不要封异姓王。”
方大川恍然:“竟是这般!”
顾正臣一开始也没想明白,可过了一晚,这事也就想通了。
官员都知道顾正臣北伐功高,不仅击败了元朝主力,还俘虏了元大汗。
若事情到此为止,也无所谓。
皇帝只会嘉奖一二,给赏赐,大家也都认可。
比如徐达、李文忠,他们一个灭了元廷,一个拿下和林,这都好说,也好赏赐。
可麻烦就麻烦在了顾正臣拿回了传国玉玺!
不管多大的功劳,该怎么论怎么论,功劳簿中都写着,多少俘虏、多少人,都能量化。可传国玉玺的功劳,这怎么写,如何评估?
没人可以评估这份功劳!
朱元璋也清楚这一点,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