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亲的理念,其次给他们演示了火器如何开大石,最后对这些首领道说:村落也需要里长、甲长,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去上任。
于是,这些首领便成了里长、甲长。
可朱棣还说了,里长、甲长不是固定位置,半年试用期,期满之后,村落不记名投票,一旦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村落之人不认可其能力,则会被赶走,被村落认可的则会留下来,获得三年任期。
三年之后,村落再次投票,被挽留之人则会交都司或布政使司考核,考核通过的,可以升官,调至其他村落,或成为乡长,控制十个村落,再向上,便是知县,控制一方……
这一套机制是朱棣、沐春、徐允恭等人商议确定的。
一开始,女真各部之人被打散之后人心惶惶,不安了一阵子,可当真正接触起来,发现隔壁的人,一个村落的人也不是恶人,彼此友好和睦,这种紧张的情绪逐渐消失。
三个月,足够这些人适应,在分了相应的田、羔羊之后,这些人已经不想再回到原来的部落。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里长、甲长不敢欺负人,也不敢随意拿走自己的东西,因为大明人总会有人宣传,受欺负了,大明会为他们做主,因为他们是大明人,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可以要他们的命……
以前,部落首领看中什么就拿什么,哪怕是儿子、女儿,也一样需要送出去,否则会被赶出部落,而这就意味着宣判死亡。现在好了,虽然失去了原来的部落,但得到了更多,至少不需要再担心有人会拿走自己的孩子、羔羊、鱼……
顾正臣没想到,只是单纯锻炼下朱棣的组织工程能力,他干脆来了一次制度改革,还引入了选举制。
选举制,这在大明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了,格物学院内部开始实施的委员会制就是选举制的一种,只不过这种选举只局限在管理层晋升至委员会,并没有出现在学院弟子管理层面。
朱棣很明显借鉴了这种方式,从目前来看,还很成功。
傍晚,朱棣走回栅栏城内,对居住在一处小庭院里的顾正臣道:“先生,今日准备了五万斤柴,结合之前储备,平均到每一户也有一千斤了,差不多够用了吧?”
顾正臣坐在炕上,将一旁的册子打开看了看:“冬日漫长,一户六百斤够用什么?这是女真部落归顺的头一年,必须让他们知道,归顺朝廷与跟着部落有什么差别。”
“最能让他们感觉到的差别的就两样——温饱!你也问过女真部落,知道他们每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