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份战争时期约翰-亚当斯亲笔签署的文件,也是一份签发于1780年10月24日的本票,收款人是同为爱国者,以及《独立宣言》签署人的托马斯-斯通——一位来自马里兰的美国种植园主’。”韩易轻声念着介绍,“‘此文件签署于亚当斯起草的《马萨诸塞州宪法》通过的前一天,内容涉及以极大折扣购买进口净烟草的相关事宜’。”
“‘本人承诺凭此票支付托马斯-斯通或其指定代表两千磅桶装进口烟草,并按约计息直至付清。本人已从斯通处收到货物……另收到七十三英镑十五先令货币’。”韩易不太看得懂英文花体,但徐忆如阅读起来没什么障碍,她直接读起了原信,“‘立此为证,1780年10月24日’。”
“你觉得约翰-亚当斯当时买这两千磅烟草,是拿来干什么的?”
“应该是直接供应给大陆军做军费的吧,包括那七十三英镑十五先令。”小如推测,“1780年……正好是大陆军最困难的一段时期。跟英国人周旋了好几年,士气低落,公众的支持度也很低,战争经费也基本上没有了。所以,这两千磅烟草,应该是约翰-亚当斯借来去帮军队购买其他物资的。当时大陆军发行的大陆银元基本上算是一文不值,在敌占区虽然能用英镑买到一点东西,但跟印第安人或者法国人贸易,还是要靠烟草这种硬通货。”
“我们刚刚看到的乔治-华盛顿不是有一句名言吗?”
“‘如果你不能送钱,那就送烟草’。”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韩易认可地点点头,目光依旧聚焦在这份由约翰-亚当斯签署的本票上面。他仿佛能透过这泛黄的纸页,看到1780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初冬。北美独立战争正酣,大陆军资金匮乏,作为大陆会议重要成员的约翰-亚当斯,亲自签署了这张本票,用以支付军饷或购买物资。这不仅仅是一张债务凭证,更是一个新生国家在襁褓中为生存而挣扎的见证。
上面的每一个数字,每一笔勾勒,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焦虑、决心与希望。
“你怎么想?”又静静地看了几秒,韩易转头询问徐忆如的意见。
“想买就买吧。”看了一眼介绍牌上18500美元的价格,小如给了韩易一个鼓励的眼神,“你不是本来就有打算要做一个文物基金会,建立自己的收藏序列吗?”
“不是我自己的。”韩易藏在白色棉料手套下面的食指,在二人之间来回摆动了一下,“是我们俩的,韩氏夫妇文物基金会。我负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