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检查之后,也对于王东来的身体状况表示了惊叹。
当天晚上。
“2018年12月20号,国内银河航天进行了登月航天任务实验,王东来院士亲自担任航天员,执行此次任务……”
“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的航天员成功地登录月球,这标志着我们掀开了探索宇宙,迈向宇宙的新篇章……”
“今天,王东来院士乘坐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上万人的搜救志愿者赶到草原上面,以热情洋溢的态度和激情迎接王东来院士回家……”
“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毫无疑问,总台播报了这条消息,里面的用词极为大方,对这次登月航天任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
而王东来不管是航天员,还是银河航天的创始人,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劳。
这一次的登月,极大地激发了大部分人对于航天的热情。
加上银河航天所讲的商业航天规划,更是让无数人为之期待起来。
让太空旅行成为现实,让更多的人去见识,去领略太空的风景。
甚至于,还可以等到月球上的基地建好了之后,开放游客去参观旅行。
要知道,这可是登月啊!
只要是国人,谁没有过飞天的梦想。
现在,忽然说有机会可以去太空转一圈,甚至是去月球上。
这对于国人的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当然了,大家也都很理智,知道就算是真的要推进这个项目的话,恐怕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同时,这样的商业项目,花费肯定不是一个小数字,和普通人没有多少关系。
可就算是这样,也有无数人开始期待起来。
期待银河航天的技术再进一步,把成本打下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太空。
除了这些外界的普通民众之外,航天系统的老人则是既自豪,又哀叹自己运气不够好。
自豪于国内的航天事业发展的这么好,这么快。
运气不够好在于,自己的年龄已经大了,相比较于年轻人,已经没有了优势。
只能看到其他人登上月球,去探索宇宙。
生不逢时。
这是航天系统的老同志心里的想法,在自豪之余,充满了遗憾。
为什么银河航天不能早点出现?为什么王东来不能早点出生?为什么这些技术不能早点突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