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的盾牌有两米宽,两米高,还有两翼折叠着,可以打开。盾面带着可以抽拉的射击孔。
这些就是当年杨凡给京营装备的同款。现在都淘汰了。索性就给了克烈部和准噶尔人一些。杨府军队看不上的装备,对这些仆从军来讲,仍然是抢着要的好东西。
苏赫话音未落。就听见砰砰砰!一阵枪响。
对面的布哈拉人抢先开火了。
他们第一排的人蹲下,手持圆盾拉成一排作为掩护,横着封闭了街道。第二排和第三排,第四排都是火枪手,他们对着炮队开火了。
一时间烟幕弥漫,街道上立刻看不见彼此了。
铅弹和磨制的石子弹,噼里啪啦的打在铝合金大盾和炮盾上。
苏赫他们立刻缩在炮盾和盾牌后面。一阵火星四溅,这些枪弹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很准,基本都打在了铝合金盾牌上和炮盾上。
尽管他们已经蹲下,并且躲在盾牌和炮盾的后面,尽量缩小身体被单面积。但如此密集的枪弹射击下,还是有铅弹从刁钻的角度打了进来。
一个弓手闷哼一声,肩膀中弹,应声倒地。
好在不重,只是豁开了一道沟,鲜血喷出,皮肉翻卷,没有伤到骨头。
这种铝合金的大盾,可以向两翼展开,最大宽度达到三米五。两翼高度略低,便于从低处架上火绳枪反击。同时大盾的盾面也有可以抽拉的射击孔。
大盾也是开脚架的,和炮架类似。
作用一个是便于士兵抱着脚架,推着大盾往前走。另一个就是放下开脚架后,作为驻锄起到固定的作用。
此时,两个大盾加上一门步兵炮的炮盾,几乎把整个街道横着堵住了。大群的准噶尔官兵跟在后面向前前进。
准噶尔人这边,后面第一排是火枪手,任务是借着掩护向前射击。第二排是长矛手,任务是捅刺靠近盾牌和试图攀爬的敌人。第三排还是火枪手,他们呈两路纵队,负责对付两侧屋顶上的敌人。
因为,巷战时,防守一方,很可能大规模爬上屋顶,从屋顶两侧向街道上的进攻方射击。他们会把屋脊作为掩体。
甚至从屋顶跳下来,突然袭击队伍的中部和后部。
这些都是京营和杨府军队长期作战中积累的经验。此时也传授给了受训的克烈部和准噶尔人。
最后面是弓箭手,他们负责听前面的命令,抛射轻箭。用于覆盖敌人的散兵和集群。
苏赫没有管对面敌人的射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