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规矩。他们到底算卫所兵还是营兵,朝廷一直没有清晰。因为都不愿意管这小五万人的钱粮。但他们是朝廷的兵马是没有疑问的。
理论上,杨凡没有必要管乌斯藏军的。
管他们吃喝就不错了。火枪多贵啊。
没想到这批枪支给青海骑兵师换装后,他们原来的武器,定远侯直接赏给自己的弟兄们了。
青海步兵师一万六千官兵,一人五匹马外加三匹骆驼。车辆还有一千多辆四轮大篷车。
战马上,马鞍前部两侧,各有八只皮质枪套。可以挂两支长枪,也就是枪管截短的卡宾枪型的燧发枪步枪,也叫做马枪。
还每侧各有三只燧发枪双管手铳的枪套。一共六支手铳。
也就是说,骑兵军可以远程用马枪两次射击敌人,然后接敌后,手铳还能打十二发。
骑兵军战兵一万五千人,实际上装备了三万支燧发枪马枪步枪。还有九万只双管燧发枪手铳。剩下的一千人是文职人员,不带武器的。
这样的话,几乎可以把四万五千乌斯藏军,战斗人员几乎人手一支长枪,两把短枪了。
此外,他们还装备了组合型甲胄。他们的甲胄是,肩甲和胸甲是部分板甲,外加其他要害部位扎甲,和关节部位锁子甲组合形式的铠甲。
他们的兵马,还有三眼铳、虎蹲炮、小佛朗机炮等火器,长枪、腰刀、骑兵弓、匕首等冷兵器。他们铁甲内部还穿着一套皮甲和棉甲,带水桶头盔。
这样看,乌斯藏军的装备,在整个大明军队里,也算排第一了。
看着工兵们一捆捆的把步枪扛出来,王浩和阎应元忍不住激动。尤其是阎应元。严格来说,乌斯藏军是朝廷的军队,可不是杨家的。杨凡没有给他们换装的义务。
这支军队的核心是当初,南直隶和山西的民夫改编的团练武装。经过在西北地区的残酷战斗,四万人剩下一万五。
后来又从阿拉善囚徒里,把重刑犯调来两万五,痛加操练,合并组成的四万五千余人的大军。
陛下册封大海大师为臧地的大师后,在雪区下设十三万户,分道管理臧民。同时,设大明朝廷驻臧大臣,并且驻扎大军。
驻军就是这支乌斯藏军。按说他们应该归兵部管,粮饷都是兵部发放。
可是,兵部哪有钱粮给他们。就是有,运输到这里也是不可能的。
崇祯直接一纸诏书,命绥远行省布政使司负责他们的钱粮。甘肃和陕西两省布政使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