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可是高孝基向来孤傲、且形迹有轻浮迹象,平日里鲜与人来往。不少官员认为高孝基德不配位、难当大任,应当罢免。然而当先帝说高孝基是牛弘举荐之人时,臣子顿时没了意见。
可见无论是先帝、还是朝中大臣,对牛弘人品都很信服,同时也说明牛弘很会做人。
“早就防你这一手了。”杨素得意洋洋的取出一张纸,递给了牛弘,说道:“这是我们赌约的内容,不仅有白纸黑字,还有你我的签名,你这回忘不了了。”
“这个,忘不了!”牛弘苦笑着坐下。
“我说卫王会打赢突厥,他真赢了!而你却认为他打不赢……”杨素不怀好意的向牛弘说道:“钟繇所书《宣示表》,是我的了。”
“是是是!”牛弘忙不迭的点头:“不过我借给他人临摹了,半个月后给你送去。”
“哈哈,算你识相!”杨素不是喜欢占朋友便宜的人,只是喜欢这种赢了的感觉,他向牛弘说道:“你不是眼馋王献之的《中秋帖》吗?你的了!”
“那感情好。”牛弘大喜过望,说道:“晚上,我就拿《宣示表》去换。”
“……”杨素、苏威。
和着说!
什么“借给他人临摹”,都是骗人的?
“你啊你!平时一本正经的,但是骗起人来,连我都信以为真、屡屡上当。”杨素摇了摇头,向苏威说道:“苏公,卫王这一回赢得漂亮、赢得意义重大,此战不仅挫败了染干了立威的嚣张气焰,还为东突厥分裂埋下了伏笔;他收编了大湖区部众、突厥残兵之后,麾下可战之士多了十几万。如果不出意料,这将是卫王拿去消耗吐谷浑精兵的棋子,有了这些棋子在手,我大隋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他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若是后勤给养不足,就是一个沉重的大麻烦。所以咱们尚书省绝不能在这方面,拖了卫王的后腿。”
杨素虽然骄傲、清高,但是他却十分欣赏有真本事的年轻人,也愿意给这种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他所接触的众多大隋俊杰中,杨集无疑是耀眼的人,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杨集的成长、也关注这个年轻亲王的一举一动,杨集严谨的治军之风、对异族施展的种种歹毒手段……更让他生出一种“后继有人”、“后生可畏”的欣慰。
尤其是杨集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的气魄,让杨素仿佛看到了自己,感觉格外的关切、顺眼。
同时,他还知道圣人有意把杨集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主管大隋对外的战争。对于圣人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