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典雅的风格。”
“然而,宋克却并未墨守成规。他以一种极为超前的眼光,深入研习了古代章草的代表人物皇象、索靖的法度,以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那行云流水般的今草神韵。”
“在融会贯通了前人的精华之后,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大胆地融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将古人的严谨与自身的洒脱相结合,融汇古今,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独具一格、极具个人风格的草书面貌,极大地推动了草书艺术的发展。”
陈阳伸手引导中桥看向手卷上的字迹,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生怕惊扰了这些沉睡数百年的笔墨精灵:“您仔细看他的用笔......”
他的声音放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线条瘦劲挺拔,犹如钢丝般充满弹性,但又在转折处蕴含力量,这叫'铁画银钩'。”
“您看这一竖,”陈阳的手指悬停在一个“壮”字上方,“起笔处轻如蜻蜓点水,但瞬间就凝聚起千钧之力,笔锋直下,丝毫不拖泥带水。”
“到了收笔,又是干净利落,没有半点犹豫。这种控制力,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根本做不到。”
中桥凑近了些,在陈阳的指引下,他仿佛真的看出了些门道。那些原本只是墨色线条的笔画,此刻似乎都活了过来,在纸上跳跃、旋转、飞舞。
“看这起笔、收笔,锋芒毕露,精神外耀,”陈阳继续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得极其峭拔险劲。您再对比一下当时流行的赵体,那种温润如玉、圆转秀美的风格,就能明白宋克的书法有多么特立独行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更精确的语言:“这是他与当时温润书风截然不同的地方,充满了阳刚之气和个性色彩。”
“那个时代,书坛都在追求赵孟頫的雅致秀美,而宋克却反其道而行,写出了这种带着剑气、带着侠气的字。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啊!”
“再看他的结体,”陈阳的手指开始在字迹上方虚画,仿佛在空中临摹着这些字的结构,“很多字的结构都带有欹侧之势,并非一味平正。”
“您看这个'游'字,左边明显低于右边,重心似乎要倾倒,但就在您以为它要失衡的瞬间,右边的笔画又巧妙地稳住了整个字的重心。”
“这就是险中求稳的妙处,”陈阳的声音充满了赞叹,“显得动态十足,奇崛多姿。就像一个剑客在悬崖边起舞,每一步都惊心动魄,但又步步稳健。这种险绝的美感,在书法史上,只有宋克能写得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