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缺乏大路的东岸前进,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要是再在山上组织队伍袭扰,那么就肯定更麻烦了。甚至不用等西吉斯蒙德来,都能对明军造成损失。
然而一路上,不管是控制桥梁的市议会,还是控制旁边山头的修道院长,都没有这么行动的意愿。一切都和让娜公主说的一样。
很多士兵都是平民和小贵族出身,见的世面不多,很佩服她居然能做出这么准的判断,也对于这边的情况,和当地人行事的逻辑,感到很好奇。于是,有些好事的人,就趁着采购和休息的时机,去探访当地的经营者。
当地人告诉他们,这边的渡口和桥梁,是城市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把这里摧毁,确实可以打击明军。但战争只是暂时的,就算打败了明军,西吉斯蒙德也会很快拍拍屁股离开。留在当地的居民,又该怎么办?“帝国皇帝”和“帝国议会”,会给他们赔偿么?
同样,当地修道院虽然长期控制附近的这片山头,经营林场和猎场,但修道院长也没有动员手下在林间和明军周旋的动力。这个地方属于科隆总教区,但科隆大主教一边宣称支持大公会议的决定,和异教徒势不两立,一边又暗中和明朝人做生意。
当地商人和教士们还说,科隆那边的大商会,都是明目张胆地把粮食和布匹,拉到附近的镇里,卖给吴王府的官员。有些胆大的,甚至敢于倒卖重要的军需物资。
在其他贵族还不清楚吴王府战略规划、也不清楚哪些人才是正规明军、对于他们的分布和行动两眼一抹黑的时候,这些商人已经开始接单送货,按照买家的需求,把商品运到指定的仓库,方便路过的明军直接取用了。但凡西吉斯蒙德有他们一半的消息灵通,追击的过程估计都能顺利一些。
而教区里的人都知道,这些所谓的“自由商人”里,有不少本来就是大主教的白手套。他自己都这么干了,手下们难道还真的去和明军拼命么?
因此,修道院长也有学有样,不但没有进行抵抗,还把修道院所属的农奴和雇佣的猎人,都集合起来,去林子里打猎,抓紧时间制作腌肉、熏肉和香肠。
他手下的修士们感到很奇怪,觉得就算逃难,也只要躲进山里就行,没必要准备这么多吃的。院长解释说,他之前就听说,明军一直轻装简行,以求提高速度。各种补给品,都是在沿途,早就安排人准备好的。哪怕军队没有经过这里,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也会提前进行准备,以待主力取用。
但是,他们最近的可靠补给点,应该在南奥斯宁山脉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