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星球,如今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新起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月球标准时的春节,知海基地虽远离地球,却处处透着年味儿。苏晓宇的美食街被红灯笼装点得暖意融融,舱壁上贴着林峰亲笔书写的“月壤扎根承祖脉,星河展翼拓新天”对联,科研人员和航天员们陆续赶来,空气中很快弥漫起饺子的香气。
基地的春节庆祝活动设在生态区的露天广场,这里被改造成了简易“月球庙会”。陈玥的妈妈特意从地球赶来团聚,带着几位航天员家属摆起“江南刺绣摊”,绣品上既有地球的牡丹,也有月球的环形山图案,绣着“月地同心”的手帕成了最抢手的年礼。李锐则带着女儿朵朵和年轻科研人员的孩子,用改良月壤混合3D打印材料,教孩子们制作月球基地模型,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工作意义。
文化节的主会场设在生态区的露天广场,这里被临时改造成了“月球庙会”。陈玥的妈妈带着几位移民阿姨,摆起了“江南刺绣摊”,绣品上既有地球的牡丹荷花,也有月球的环形山与向日葵,最受欢迎的是绣着“月地同心”图案的手帕,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李锐则带着朵朵和几位移民孩子,搭建了简易的“月球模型工坊”,用改良月壤混合3D打印材料,教孩子们制作属于自己的月球基地模型。
“爸爸,我的模型里有你设计的深层探测站!”朵朵举着作品跑向李锐。旁边刚入职的年轻科研员王鹏之子王小宇,在模型里加入了“微生物实验室”细节,李锐赞许地拍拍他的头:“等你长大,说不定能设计出更先进的科研设施。”
文化节的压轴环节是“星空春晚”,基地的人们和地球的亲友通过全息投影实时连线。当苏晓宇的妈妈出现在屏幕上,用四川方言向大家拜年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屏幕里,地球的亲友们举着写有“月球家人新春快乐”的牌子,屏幕外,月球的人们挥舞着小国旗回应,跨越38万公里的祝福在星空中交汇,温暖而动人。
春晚进行到一半,陈玥突然带着团队成员走上舞台,手中捧着一个透明的培养皿。培养皿中,一株小小的月桂树苗正舒展着嫩绿的叶片,叶片上泛着淡淡的荧光——这是用“月球蓝丝菌”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种,不仅能在月球环境中自然生长,还能释放出微弱的抗菌物质,净化空气。
“这株‘月心桂’,是我们团队送给月球家园的新春礼物。”陈玥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全场,“它的基因中融合了地球月桂和月球微生物的特性,象征着地月文明的交融共生。未来,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