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3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大规模改良月壤,建立更大的生态农场,甚至在月球上种植树木!”陈玥的声音带着颤抖,“未来,我们能在月球上建真正的森林,让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氧气!”
林峰紧紧握住陈玥的手,语气庄重:“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我马上向地面汇报,申请启动‘月壤绿洲计划’,在基地周边开辟1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种植改良后的地球植物和月球本土微生物培育的新物种。”
朵朵拉着李锐的衣角,指着屏幕上的荧光:“爸爸,那是不是以后月球会变成绿色的?就像地球一样?”
“会的,”李锐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女儿,“不仅会变绿,还会有河流、有花草,有我们自己的家。你看那片环形山,以后会变成我们的果园;那边的平原,会建起学校和医院。”
家属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憧憬的笑容。苏晓宇的妈妈激动地说:“等生态区建好了,我把家里的果苗带来,在月球上种上我们四川的橘子树!”陈玥的妈妈则笑着补充:“我带点兰花种子,让月球也有我们江南的花香。”
接下来的日子里,基地掀起了建设“月球绿洲”的热潮。“月探四号”带回的深层土壤被均匀铺洒在规划好的生态区,陈玥的团队将“月球蓝丝菌”和硅基耐受菌的混合培养液喷洒在土壤中,启动了微生物改良程序。苏晓宇和厨师们一起,在生态区旁边开辟了“家庭菜园”,每个家属都认领了一小块土地,种下从地球带来的种子。
李锐带领工程队搭建了大型的人工气候调节棚,摹拟地球的温度和湿度,棚顶的透光材料能过滤月球的强辐射,让植物在安全的环境中生长。朵朵每天都跟着爸爸去生态区,给种下的向日葵浇水,看着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小脸上满是期待。
一个月后,生态区迎来了第一次丰收。改良后的月壤中,小麦长得比生态舱里更茁壮,麦穗饱满;青菜和萝卜水灵灵的,带着清甜的味道;苏晓宇妈妈种的橘子树发了新芽,陈玥妈妈的兰花也冒出了花剑。基地举办了“月球丰收节”,餐桌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和用新小麦做的点心,所有人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探亲的日子即将结束,离别前的夜晚,家属们和基地人员一起,在生态区的草地上举办了篝火晚会——当然,这里的“篝火”是特制的环保光源,发出温暖的橙红色光芒,如同地球的火焰。大家围坐在一起,唱歌、讲故事,苏晓宇弹起了吉他,唱着家乡的民谣,歌声在月球的夜空中回荡。
“感谢大家的付出,感谢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