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汗国作为他们的土地。
虽然这点草场,只不过是他们拓跋魏巅峰时期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说的好听点是个汗王,说不好听的话,不过是个元蒙一个看守门户,防备边境的。
但是,作为输家,拓跋宏清楚,能够带着族人和牧民们活下来就不错了,他们没有那么多选择的权利。
至少,忽必烈这个人,将能够给的礼节全部都给出来了。
忽必烈册封了一个拓跋汗国,即是为了安抚这一次大战中投降的那些人,同时,也是要尽快的借助拓跋家的影响力,让拓跋魏的牧民尽快融入到元蒙之内。
除此之外,他还拿出了这一战之中获得的那些战利品,当场封赏给了这一战之中立功的将士,又将在一战之中立下功劳的仆从军给他们该升等就升等。
在这一场大战中,忽必烈足足让将近三万仆从军,将他们转入到了蒙古籍,让他们同时享受和蒙古人一样的待遇。或者说,从此刻开始,这些人就是他们蒙古的一部分。
这三万人,当然不可能在这一战之中人人都斩首十级,但是,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一战之前就快达到标准了。
再则,十级不代表就绝对要十个人头,一个底层小军官的人头都能够抵好几颗人头了,要是运气好,捡到一颗将军的人头,不仅能够直接把这十级给顶了,而且还能够获得额外的升职。
忽必烈的这套制度,是为了激发这些人尽快融入到元蒙之内,而不是真的为了卡住他们。
在此之后,忽必烈并没有离开,反而暂时留在了原本属于拓跋魏的草场之上,半月之后,玄烨与忽必烈一会。
并在三天之后,满清正式认元蒙为宗主国,自降为元蒙的藩属国,选择暂时向元蒙低头。
草原元蒙势大于此,玄烨自认为如果开战的话,满清没有任何的机会,他们也需要时间将这一战的战果消化。
同时,等待元蒙和大晋这两个强大的帝国产生了争端,那个时候他才是他们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够默默的忍一时之辱,积蓄实力。如果实力不足的话,就算机会来了,也只能任由他悄悄的溜走。
至于元蒙,则是想要尽快稳定住草原的局势,整合草原的力量,这个时候的忽必烈,其实还想要尝试着保下李唐一手。
毕竟,今年他们虽然在攻伐拓跋魏,但也没有放松对于李唐那边的关注。
李唐的毅力,确实让他们侧目。
青汉、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