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可是赚爆了啊!
沈浪的漫画也是一样的道理,尽管他还没在泳池里闯出名头,但是每册连环画上那个大大的“作者”名让不少人都知道了沈浪。
《足球小将》现在只出了第一册,沈浪打算把这本漫画分成六篇,分别为“小学篇”、“少年队篇”、“青年队篇”、“联赛篇”、“欧洲篇”、“国家队篇”。
现在还只是“小学篇”的第一册,这一篇要连载完少说也要两年以后了。
但这个顺序已经透露出很多东西,因为这正是吴杰希望在八十年代进行的足球改革。
中国未来四十年不可能在体育上花费太多精力,哪怕大佬们喜欢某项运动,体育也绝不能与高考抢人才。
但是小学和中学阶段能不能把一些学习上没天赋,但体育上有天赋的人分流一部分呢?
吴杰正是打算在这两个年龄段寻找人才,然后进入各市级由体部,包括体部下属部门开设的体校进行深造。
足球和篮球有没有天赋,基本上十岁左右就能看出来了。
他希望小学和初中前两年的体育课能起到挖掘人才的作用,体育基金可以为这些学校进行一定补助。
这些体校招收到好苗子后,便可以向当地的体工大队进行输血。
各地的体工大队又组建成地区联赛,为省级队伍,也即是甲级、乙级、丙级联赛输血。
如果培育出了能到欧洲踢球的球星,体育基金就会按照该名球星成长的轨迹,逐一向每个阶段发放补助,一直到他毕业的小学为止。
这套机制可以一直用到九十年代中国足球职业化,实际上到时候也只要稍作修改即可。
说白了,吴杰就是想通过“小学”和“体校”这两个阶段来挖掘体育人才,甚至体校都不用多,每个城市有一到两所体校就够了,每年只要招收一两百人的三大球苗子,外带一两百名其它运动的好苗子,然后由体部和体育基金来进行补助。
全国六百多座城市,大概能建立一千多所体校,这样每年至少能为三大球输送十万人的预备役。
如果再算上各体工大队自己的青训梯队,那么十年后中国18岁以下的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就能轻松突破五十万人,成年足球运动员的注册人数能达到百万之数。
篮球的话,大概也能有足球注册人数的一半。
这个数量与欧美动辄千万级别的数量还有差距,但要知道国内的这些人不是体校出身,就是体工大队的青训出身,含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