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好几岁,现在又来深化一下理论水平,简直就是满足了中央关于干部提拔的新时代要求。
所以陈培松的「身份」,天然就构成对计新荣位置的威胁。
在体制内,正职和副职是一种「合作又提防」的敏感关系。
既要一起搭台子做事,又要警惕对方的小手段,甚至是言语中的试探。
比方说,普通科员可以劝道,局长你太辛苦了,应该给自己放两天假。
这是关心领导。
但如果是副局长说,局长你太辛苦了,总是忙着工作,放两天假休息一吧,那意味就不一样了。
局长听起来,这是副手指责自已权力欲太强,大事小事都不肯放手,对班子其他同事不信任啊。
所以对于陈培松带来的威胁,在不知道他背景的情况下,计新荣的办法就是不断加派任务。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吃不消就会犯错,只要犯错了,抓到机会在公开会议上批评几次,再安上一个「能力有限」的帽子,必然对陈培松的提拔造成负面影响。
而且,这是阳谋。
领导分配给你的任务,如果不做,那就是「刺头、不够团结和工作态度有问题」。
如果做了犯错了,那就是「能力有问题」,还需要好好沉淀一下。
对于这种情况,陈培松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如果在原来的街道办,老陈有一百种办法可以推脱,但他现在是研究室的「新人」,一旦反抗就掉进计新荣的陷阱里了。
刚来新单位就不听指挥,体制内但凡沾上这个标签,以后就没有上级敢使用了。
所以陈培松只能默默接受,并且还不能发牢骚和说怪话,因为这些抱怨要是传出去,
那就相当于「割卵子敬神」。
就是神也得罪了,卵子也没了,辛辛苦苦把事情做了,还没有留下好印象。
就这样忙到中午,陈培松在食堂简单吃了两口又跑回来,此时办公室里空无一人,他才有时间拿起《参考消息》,看见了新华社对自家儿子的采访。
「嘿!真不错!」
老陈边读边点头,尤其最后一个问题,儿子的回答可谓是把整篇采访拉升到另一个高度一搞出这样翻江倒海的动作,最大的愿望居然只是当个「预备党员」。
这说明在陈着心里,纵然能够和世界首富的对话,依然抵不过党的认可。
陈着这是用自己的辉煌,来反衬出党的伟大。
「面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