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出身高丽王族。」
「唐高宗李治派李𪟝、契苾何力灭高句丽后,因旧地仍叛乱不断,遂迁内地汉民填高句丽,高句丽百姓俱迁河西、中原、江淮等地,高姓家族亦迁大唐腹地。」
「高仙芝自幼擅骑射,勇猛刚毅,随父高舍鸡在安西生活,因父亲有功而被授予游击将军,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与父亲班秩相同。」
「开元二十九年,累功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威慑河西以西、葱岭以西长达十五年。」
「因平定达奚部叛乱、平定小勃律国、击破揭师国、攻破石国等诸功,于天宝十四年被授密云郡公。」
「当时世界上有三大帝国,罗马帝国自汉代起便与中原王朝交好,另有新兴的大食国对东西两大帝国瓜分的势力范围虎视眈眈。」
恒罗斯之战,高仙芝率领数千安西军、两万王国仆从军与葱岭以西,入侵波斯都护府的大食帝国交战。
鏖战五日,大食人派间谍收买王国仆从军,第六日葛逻禄突然反派,夹击高仙芝部。
唐军大败而归,高仙芝部众死伤大半,仅剩千余人逃回。
这是大唐自太宗皇帝被上尊号“天可汗”以来,对外战争最惨烈的一次。
几千正规唐军的损失,足以轰动整个帝国。
朝廷沸腾,长安愤怒。
多少年了,没有人敢这样触动大唐的虎须!
放在唐初,以几千人对战十倍之敌,尚能领一千余人而还,没人会说你,还要夸你有本事。
但前辈们里面神人多了,就不显得厉害了。
打了胜仗,打多大?
反正不会有凌烟阁里面的人物功劳大。
但是败仗,还是损失了一大半人!
高仙芝,你特么庸人啊!
因此他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由封常清接任其职,本人入京任右金吾卫大将军。
......
「葱岭的雪山上,高仙芝驻足很久,他看向西方,以为自己会回来复仇。」
「天宝十四年的冬夜,高仙芝回望安西方向,眸中的火焰渐渐熄灭。」
「为唐帝国奉献了一生的安西军名将高仙芝,再也未能回到中亚大地。」
「自此之后,河西以西的这片土地,沦为胡腥一千余年,不见诸夏文明之种。」
「葱岭以西,更是再无半点诸夏模样。」
「高仙芝没有死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