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九年
朱元璋的眼底闪过一丝的狠辣,随即又自个释然了。
人都让他撵到宗人府了,后来发生什么事情也不是他能管到的了。
腌臜的阴暗事儿,锦衣卫会帮他处理好的。
老四啊,爹以后指望你了啊。
北宋初年
赵匡胤一时愕然,大宋的文官很猖獗吗?
俺不就收了个兵权吗?
天下向来就是武士卫国,文官治国,权力通归皇帝的道理,
又没有以文压武,怎么会有一派人马十分嚣张呢?
赵大心中有些委屈,大宋的制度其实是很完善的,文官权力可以极大,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官,但是文官之间也有权责和职责的互相制衡。
多方关系之下,大宋的文官体系很难出现说一不二的权臣,就算真出现了,也是、只能是皇帝扶持的。
“这是大明朝自己的事儿吧?还能怪到俺大宋头上?”
绍圣年间
宋哲宗赵煦看得直摇头,他心底很清楚大宋历经太宗、真宗两朝的对制度进行优化完整,大宋的文官压制武官是国策。
但文官作为治国根本,越是品阶高的相公手里的权力越小。
大宋的实权只有差遣。
三品以上的,入不了公阁。
奸臣把持朝政的局面基本不会出现,因为大宋的制度将最终的决策权都指向了皇帝。
你就算团结了公阁、内阁、中书三部所有官员,也不过皇帝一句话便能撤掉你的差遣。
再说了,你一个三品官员,哪来的本事团结三省?
所以说,寇准很勇,也很莽,大宋官员谁提起他的名字,不得心底竖个大拇指。
赵煦想到这里,不由得轻笑一声,“明朝厉害的皇帝是有的,就连汉唐那样的盛世王朝也是有败家子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虎父犬子的例子向来是有的。
“自己的本事不济,玩不过手下人,就要怪我大宋头上了?”
【“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让封建制度不再适应华夏的社会体系了,清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了。
只是明朝用内阁制度来辅佐皇帝处理朝政,后期内阁更是成为了各集团的利益代表,乡党扎堆。
清朝时期,各种政策和制度压迫下,也只是从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书房、军机处、总理府等各种制度进行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