闱。”
何飞轩拱手道谢,“多谢院长教导,学生谨记在心。”
穆鸿岳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他绝对看过比自己更好的,否则肯定会满脸笑意地告诉他解元有机会,而不是让他不要介意排名。
在等待放榜的这段时间,宋今昭开始整理名下产业。
卤味吃食店、过季后蔬菜铺子被宋今昭买下改成了农贸铺子、新开四个月的烧烤店,还有医馆、城外农庄和租出去的田地,都需要确定管事人,还得是长远安排。
这次去京城时间不会短,这些人一旦确定下来很有可能会永远留在安阳,得好好想想。
贡院内部一处高度封闭的空间内,就着烛火批阅试卷的内帘官已经熬了整整六天。
五千多份试卷,要从中挑出三百人,一张被录取的答卷需要经过至少四位考官的共同审阅才能被放到过关的一叠中呈给主考官看,而没被录取的也要经过两人共同审阅才会彻底淘汰。
巨大的工作强度下吃不好睡不好,几十个人眼底全是红血丝。
经过最终商议,几十份备选的试卷被放到了主考官的案桌上。
内帘官揉着犯困的眼睛低头作揖道:“大人,这些我们有些拿不准,还请您过目看是取还是不取?”
主考官仰起下巴转动僵硬的脖子,好似能听到骨头在嘎嘎作响。
看到最后一份时,他惊讶地轻咦一声表情变得认真许多。
直到整张试卷看完,他浅笑着摇头,站在案桌面前的两位内帘官注意到后默默对视一眼,到底会不会取?
要说三场考试的整体发挥,这个学子距离录取的确还有点距离,可经史时务的见解又十分独到、别具一格,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像是务实派。
可那那首诗又让他们对此人的性子有些摸不准,到底是处事圆滑还是真的崇拜,实在有些难说。
主要他写的太过直白,有一个人写了“取”字,其他人就不能不给面子,否则一旦被主考官知道,容易得罪人,最后只好呈上去让当事人自己决定。
放榜前一天,所有行李都已经装车,一百五十斤土豆放在铺了稻草的木箱里比宋今昭他们四个的行李加起来还要重。
为了能在皇帝的生辰之前赶到京城,宋今昭选择轻车简从,两个人坐马车带着宋安好,其他人全部骑马。
放榜当天,贡院门口人山人海,体型稍微胖点都挤不进去。
除了参加乡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