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颜色花样的点心摆上桌,临走时伙计还特意偷瞄了宋今昭一眼。
宋今昭:“过来考试的,舍弟过几日要参加府试。”
李子恩眼底闪过一抹诧异,宋今昭的弟弟好像才读书不久,这么快就过了县试?
“那要恭喜宋姑娘了,我记得令弟好像才十二岁。”
宋今昭拿起一块点心小口地吃着,他对自己的态度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临走时,李子恩还特别吩咐伙计把桌上的点心全部打包让宋今昭带走。
等宋今昭离开后,李子恩朝小厮吩咐道:“派人盯着府试成绩,看宋今昭的弟弟能不能过府试。”
通过府试后就能参加院试,若是考上秀才,他们回不回西宁城就不一定了。
过了几日,郑家私塾里另外四名童生也赶到了府城,郑秀才是在倒数第三天到的。
府试和县试一样,一共分为三场,分别是八股文、试帖诗,经义、策论,会涉及到政见时务。
最后一场经义和策论要考两天时间,中途不能出来,只能在考场里过夜。
府试难度更大,安阳府一共两千人参加考试,这两千人都是已经通过了县试的童生,却只有前五百名可以参加院试。
寅时未至,安阳府大部分客栈里早已灯火通明。
昏黄的烛光下,宋今昭正弯腰给宋启明收拾东西,宋启明盯着墙上晃动的影子,这觉得如今的场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晨光洒在通往贡院的大街上,每一个考生的身边都围着一两个担心竭虑的家人,更甚者有三四个。
郑秀才边走边叮嘱考试注意事项,尽管他昨天晚上已经说过数遍。
到了此时,就算再有自信,宋启明还是感觉到了紧张。
垂在身侧的双手下意识的握拳摩擦,背上的书箱也显得格外重了起来。
“西宁城考生到这边排队。”
贡院门口站着一排书吏,他们举着手上的名册大喊。
宋今昭拍了拍宋启明的臂膀,“好好考,阿姐相信你一定没问题。”
宋启明眼里闪着光用力点头。
“哥哥。”宋安好搂住宋启明,口水沾湿了他的脖子。
家人的鼓舞化成暖意在宋启明的胸腔里扩散,他握紧书箱的袋子重重地点头,“我一定能考过。”
转身的一刹那,少年的肩膀上除了家人的期望还有责任。
身为家中男丁,二弟年幼,他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