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银子后的第二天宋大郎和宋二郎都带着孩子去郑秀才家拜师。
宋老爹和宋今昭来到县衙,把田契交给负责登记的小吏。
“麻烦官爷把这四亩田改到我孙女的名下。”
宋今昭眼皮抬起,嘴唇微微张开,心中有些诧异。
原主阿爹去世后,宋老爹把家里的十亩田全部都变更在了宋启明的名下,尽管他当时才十岁。
而这次他居然主动要求把这四亩田登记在自己得名下。
宋老爹将变更好的田契交给宋今昭,眼底好似有千言万语无法说出。
“有这四亩田当嫁妆,就算你晚些嫁人,婆家也会高看你一眼。”
宋今昭捏紧手中的田契,原来阿爷是这么打算的。
之前一直都是嘴上说说,这次落到了实地上。
郑秀才望着眼前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宋永年和宋耀祖,连书他们都没碰过。
偏偏两个父母的期待还很高。
“读书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孩子的年龄有些大了。”
若是家里条件好郑秀才也不会这么说,直接收下便是。
可宋永年和宋耀祖是贫穷农户家的孩子,读书一年的开销对两个家庭来说负担太重。
宋大郎言辞恳求:“若是家中富裕,也不会拖到现在,还请先生将小儿收下,他一定会勤学苦读,不白费先生的教导。”
宋二郎拍着胸脯保证道:“先生放心,耀祖从小就聪明,肯定能读好书。”
才不会像村长的孙子一样,都三年了还考不上。
宋老爹的三个孙子全都要去私塾读书,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在村里快速传播。
大房和二房的门槛都要被村里人踏破了。
宋大壮心情复杂,每月能赚一百八十文钱是好,可村里多了三个孩子读书,若是他们考上高力没考上,岂不丢人。
三月初一第一天上学,还要交束脩,宋今昭便一早带宋启明去村长家赶牛车。
到了之后发现大房和二房的人已经来了。
宋大壮望着大大小小七个人,一趟能赚七文钱,这趟跑的值。
坐上牛车,宋二郎朝宋二婶抱怨:“有我带耀祖去就够了,你非要去干嘛,多花一文钱车费。”
宋二婶坐在靠路的那一边,满心欢喜地抱着宋耀,:“儿子第一天上学我肯定得送。”
“耀祖,你一定要好好念书,争取早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