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之后,“前进废品回收站”这个名存实亡的草台班子,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那个废弃的大仓库,彻底变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
赵跃民凭着关系,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套齐全的钳工和电工工具,甚至还弄来了一台小型的台式钻床和砂轮机,让原本空旷的仓库,终于有了一点“工厂”的样子。
有了这些工具,马驰彻底如鱼得水!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科学怪人,每天天不亮就扎进仓库,一头埋进那堆冰冷的钢铁零件里,直到深夜才肯离开。
叶擎留下的那本笔记,被他翻得起了毛边。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张结构图,都像是刻进了他的脑子里。
他先是按照林文鼎的吩咐,将那一百一十七台旧缝纫机,根据“病历”上的记录,进行了精确的分类。
第一类:重度损毁型。共计三十台。这些机器,要么是机身有明显裂痕,要么是核心传动轴严重变形,几乎没有修复的价值。它们唯一的归宿,就是被彻底拆解,变成一堆堆分门别类的零件。
第二类:中度损毁型。共计四十一台。这些机器,主体结构尚可,但缺少关键零件,比如梭壳、压脚、或者内部的小齿轮。只要能从第一类机器上拆下完好的零件进行替换,它们就能重获新生。
第三类:轻度损毁型。共计四十六台。这也是孙正德当初最心疼的那批机器。它们的问题,大多是皮带老化、螺丝松动、或者简单的机械故障。只需要进行专业的调试和保养,就能立刻恢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能!
分类完成后,真正的修复工作,正式开始!
整个仓库,变成了一条流动的“修复生产线”。
陈石头负责最基础的“拆解”工序。他那身蛮力,在此时发挥到了极致。
一把大扳手在他手里,使得虎虎生风,那些锈死的螺丝,在他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拆下来的零件,被他用煤油和刷子,一个个清洗得干干净净,露出了金属原本的光泽。
清洗好的零件,被送到马驰的“手术台”上。
马驰则像一个最精密的仪器,对每一个零件进行检测和筛选。
完好的,归入零件库,按照型号、尺寸,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
损坏的,则被他毫不留情地扔进废铁堆。
最后,就是最核心的“组装”和“调试”环节。
林文鼎亲自上阵,给马驰打下手。
“2号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