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前侍奉汤药,然后灵前守孝,最后又因哀伤过度,大病了一场。前脚病愈,后脚便又抛父进京都,最终在舟车劳顿近两月后,才来到荣国府。
再一个,此次入京身边就只跟了王嬷嬷和雪雁两个侍候的人。船行运河之上,还是从温暖的扬州往寒冷的京城赶路,想来一应饮食起居皆不适应。
原著中的黛玉又是个敏感心思重的,一边思念独自留在扬州的老父,一边又会时不时的想念一回亡故的母亲。完事再用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思担忧一番从此寄人离下的生活,以及猜测一回不曾见过面的外祖母一家诸人心性规矩……
就这么折腾下来,换个身强体壮的大老爷们都得瘦上两圈。六岁的黛玉还能给众人留下一个举止言谈不俗,怯弱风流的初印象,也是强的一批了。
←_←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六岁小孩远离长辈亲人独自赶了小两个月的路,‘众人’不问路上是否吃了许多苦头才会如此神情憔悴瘦弱,竟都主观笃定黛玉有病?
聪慧敏感如黛玉,也许就是察觉到了话里的恶意才会这么说的吧?当然,也有可能是作者想要借这段对话交待些什么也未可知。
原著什么的,也忘得差不多了。但若是宁宁没记错,元春省亲前,好像都没有正面描写过黛玉生病呢。
‘你说我有病,那我就顺着你的意思说自己有病。你问我为啥不治,那肯定是没治了呀。不过有个赖头和尚说我这病不能哭,也不能见外姓亲友,所以别看我有病,但我好好的留在家里肯定不会有事。这会儿你见我似有病容,那肯定是因为我又是哭,又是见了外姓亲友,被你们克到了。’
“噗嗤~,哈,哈哈哈,哈哈哈~”
宁宁歪歪了一回黛玉那段话,还将自己逗得哈哈大笑。一旁的教养嬷嬷们见宁宁不光学规矩的时候溜号,这会儿还笑成这样,当即就变了脸色。
“姑娘好歹用些心。别明儿进了宫,再让人指出什么不是来。”
“是呀,人家不好说姑娘什么,只会说咱们做奴才的对姑娘不尽心,太太做长嫂的也对小姑子不上心。”
然后借着自己攻奸林家,贬低和敏,最后再牵扯出当年旧事,让无辜的人再度成为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思及此,笑意瞬间散尽。宁宁抿唇吐气做了一个深呼吸,之后一边承认错误,一边沉下心继续跟教养嬷嬷们学规矩应对。
“嬷嬷莫怪,刚刚是我淘气了。”
黛玉站在宁宁身侧,见宁宁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