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姐夫十分争气,不光对大姐很好,还跟他一同中举。
之前衣锦还乡,今日来访,应该是家中的事处理的差不多了。
至于什么事,当然是好事。
举人跟秀才不同,秀才只能算是读书人,顶多开个私塾教人启蒙,而举人是预备官员,半只脚踏入官场,甚至可以参与当地官府议事。
因为身份的不同,举人还享受一些特权,因此不少人想将自家田地挂在举人名下享受免税,而举人什么都不用做,就能从中分得不少好处。
也就是说,哪怕之前家徒四壁,中举后分分钟成为小地主,所以颜旭才说是好事。
可若无意外,此生也将止步于此,毕竟阶级可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
所以对方来的目的很简单,既是为了颜家的藏书,也是为了颜家的人脉关系。
平民百姓接触到的教育水平,童生秀才开的私塾就到顶了,毕竟举人进士是不会将时间与精力浪费在这上面的,就算开,也是高档的那种,普通人哪有资格进去。
普通私塾出身,顶多当个童生,考上秀才的都属于凤毛麟角。
而秀才顶多算是读书人,举人才是预备官员,一甲二甲的进士才算是真正实现阶级跨越。
可想要打破其中的壁垒并不容易,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没书读。
科举越往后涉及到的典故就越多,需要博览群书,其中不少是古籍。
这些书光是装都得装几大箱子,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
更要命的是,不少典籍只在一个小圈子里流传,也就是所谓的学派,没门路,没人脉,看都看不到,更别说借阅抄录了。
而且想要学会读透,不光要有书,还要有人讲解,否则光靠自己琢磨,琢磨一百年也没用,因为不符合标准答案。
都跑题了,还想高中,岂不是做梦,这便是知识垄断。
所以当初颜父不高兴,就是担心对方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对颜旭来说,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成为一把伞的潜力。
颜玉才二十出头,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此时牵着三岁大的女儿,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幼子,内心有些忐忑,因为她与弟弟已经有几年没见了。
三年前父母意外去世,她正在待产,三年后弟弟守孝结束,偏偏老二出生,所以至今才得以前来。
可父母在时,还能算是回娘家,此时双亲早已不在,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