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机降落在喀什机场时,戈壁的热风裹着沙枣花的香气扑面而来。陈坤攥着那把明代青铜刻刀,刀鞘上的包浆被手心的汗浸湿——爷爷的日志里,1942年的字迹标注着“喀什噶尔,锻铜声如雷,匠人面如古铜”。“艾买提老人是最后一位西域锻铜技艺传承人,”苏清瑶的远程视频里,背景是考古所整理的丝路文献,“但他十年前就封锤了,据说因为修复一件古锻铜器时,被人质疑‘破坏传统’。”
林墨和卢卡斯背着装满3D扫描设备的背包,刚走出机场就被喀什古城的风情吸引:土黄色的夯土房错落有致,路边匠人正用小锤敲打铜壶,錾刻出的葡萄纹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浪哥,你听这锻打声!”卢卡斯突然停下脚步,“和青铜礼器鼎身的敲击纹路节奏很像!”流浪侧耳细听,那“叮叮当当”的声响里,果然藏着与“德顺斋”锻铜技法相似的韵律。
按苏清瑶提供的地址,众人找到古城深处的一间老作坊。木门上挂着“艾记锻铜”的木牌,铜锁早已生锈。隔壁开茶馆的阿卜杜拉老人摇着蒲扇走过来:“艾买提老爷子搬到城外的牧场去了,自从十年前修坏了‘丝路铜灯’,就再也不肯碰锻锤了。”他指向作坊墙面上的残痕,“那灯是汉代的,据说和你们要找的青铜礼器是一套。”
“叮!触发主线任务‘寻访西域锻铜传承人’,任务要求:解开‘丝路铜灯’修复争议谜团,说服艾买提老人重操旧业,复原西域锻铜技法。任务奖励:匠心值+3500,解锁‘丝路锻铜-青铜融合’技艺,新疆非遗保护专项基金支持。”系统提示音响起时,陈坤突然翻开爷爷的日志,1943年的页码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维吾尔文与汉文对照的字迹:“艾氏锻铜,以‘火侯随铜变’为要,丝路铜灯残损非技之过,乃胎体先天有裂。”
牧场的蒙古包前,白发苍苍的艾买提老人正擦拭一把旧锻锤,锤头的铜锈里还嵌着细小的铜屑。听到众人来意,他猛地将锻锤拍在石砧上:“当年我用西域古法修灯,却被说‘不懂科学’,那灯后来在博物馆裂了,责任全推给我!”他指向远处的锻铜炉,“这炉子十年没生火了,锻铜的手艺,烂在我手里就好。”
陈坤赶紧递上爷爷的日志和那张纸条:“艾买提爷爷,这是我爷爷陈敬山1943年写的,他当年见过您的祖父,知道艾氏锻铜的厉害。”他指着日志里的汉文批注,“您看,他写‘丝路铜灯胎体有老裂,非锻打之过’,这和您说的一模一样!”艾买提老人接过日志,看到祖父与陈敬山的合影时,手突然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