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组长对张宏明多了几分信任。
等测量数据和图纸对比之后——
“张工果然厉害!”
“夹具尺寸确实和图纸有出入。”
班组长笑着说道。
“这小子真有点本事。”
“眼光比仪器还准,我服气了。”
“技术科来的人果然不一样,一出手就看出问题。”
张宏明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后,工人们议论的语气立刻变了。在车间里,技术过硬的人最受人尊敬。
“就算夹具有问题,也不一定就是导致质量波动的原因。”
“张宏明,你刚才说有两个解决办法。”
“请讲讲看。”
易忠海继续发问。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必须坚持下去,否则难堪的就是自己。
“第一个方案比较简单,只需要修理现有的夹具。”
“第二个方案复杂一些,我可以为这个工位重新设计一套夹具。”
“两种方案各有优劣。”
张宏明不慌不忙地回答。
易忠海接着问。
“修理夹具可以尽快恢复生产。”
“但长期使用的话,夹具还会磨损,难以保证零件的质量稳定。”
“重新设计图纸需要的时间较长。”
“不过我设计的夹具能减少磨损,确保零件质量稳定。”
张宏明平静地说。
易忠海一时无言。
“张工,您还会设计夹具?”
“真是厉害。”
班组长由衷地夸赞。
“只要了解零件加工方式和操作流程,花点时间就能设计出合适的夹具。”
张宏明微笑着回应。
在他看来,这并不算难。
就像后来的模具制作,有经验的师傅都能根据产品需求制造模具。
“心服口服,难怪能进技术科,脑子就是灵光。”
“今天算是见识到真本事了。”
“连跳两级果然有真本事,太厉害了。”
钳工们纷纷感叹。
他们平时只懂操作机械,从没想过改进工装夹具。
这种创新思维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易忠海悄悄往后退了一步。
秦淮如目不转睛地看着张宏明。
眼前这个从容不迫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