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居民区和史可法、任民育等人说动的富商豪强暂借给官府的宅邸园林,衣食住行都有保障,只要专心为官府做事就行。
这期间肯定出现了不少波折、不和谐的插曲,比如,有富商豪强不愿把自家的宅邸园林暂借给官府,还多家拉帮结派、串通一气,试图联合阻挠官府的计划,甚至还打算煽动城里原居民“不欢迎那些城外的乡下人和外地人”“他们搬进城里后肯定会把城里搞得乱七八糟”。
不过,这些人没多久就改主意了,史可法、任民育等人亲自找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夏华暗地里“打闷棍”配合,有家富商豪强,态度最为顽固死硬,夏华派赵炎在半夜里偷偷溜进此人卧室里,在他枕头边放了一把刀和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你再他妈的不识好歹阻挠公家事,小心你有头睡觉没头起床”,吓得此人第二天火急找到史可法表示“全力配合官府”,
还有一个老士绅坚定反对“让城外人住到城里来”,第二天,他老来得子的独苗在家里凭空消失了,全家人感到天都塌了,傍晚时发现他的宝贝儿子就在家门外,说是“几个叔叔带他出去玩了”,衣服里被塞进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你再他妈的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做,小心断根绝后”,吓得此人立刻打消了全部的心思,再也不敢上蹿下跳作妖了。
“扬州不愧是南北交汇的文昌之地,这些富商士绅多么通情达理呀!”史可法十分欣慰,因为那些反对者只要经过他的一番苦口婆心,个个都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督师幕府和州府衙门想要维持全城秩序稳定,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全城人人都有饭吃。扬州城里现在的人口可分为三大类:原来的城市居民、迁入的本地城外居民、迁入的外地人口。
这三类人里,第一类是没什么粮食储备的,他们既是城市人口,不种田,粮食自然全靠到集市上买,第二类有的有,有的没有,前者的是农村人口,后者是扬州府别地的城镇人口,第三类基本上没有。
对此,督师幕府和州府衙门对症下药,一方面把官府外购和库存的粮食每天取出一部分投入市场平价出售,让有钱没粮的人能继续正常花钱买粮,另一方面对没钱也没粮的人主要是外地难民进行赈济,每天按人头发放最低生存要求的口粮,同时要求他们中有劳动力的人参与官府组织的一系列工程,通过劳动赚取钱粮。
这些措施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一些本地人发怨言道:“我们要花钱买粮,那些外地人却能白领粮食,这也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