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
这条胡同因清代曾设军机处外直庐而得名,1933年时,两旁多是青砖灰瓦的宅院,显得颇为规整,透着一股沉静的气派,可见仍是官员、学者宅邸聚集的重要区域。
最终,车子在一处门楣有着简单砖雕的老宅前稳稳停下。
车夫放下车把,长舒一口气:
“先生,军机处胡同到了,就是这儿!”
祖父林翰章老人年近七旬,是前清秀才,虽功名未就,但一生嗜书,颇有古风。
见到长孙到来,老人很是高兴,捻着花白的胡须,连声让坐。
二叔林崇礼闻声也从内堂出来,他穿着湖绉长衫,面容精明,是个成功的粮行商人。
二叔家有两个孩子:堂弟林怀谦(15岁,读温泉中学高中一年级),堂妹林怀敏(12岁,读初中一年级)。
老宅比教育部街的院子宽敞,充满了热闹的烟火气。
落座奉茶后,林崇文看似不经意提起:
“怀安这次在中法附中的月考,略有进益。”
二叔林崇礼闻言,放下茶碗,笑道:
“哦?听说那中法中学课业紧,洋文、格致(物理化学)都抓得严,能跟上就好。”
他言语间带着商人的务实和对新式学堂的些许敬畏。
林崇文这才将那份成绩单拿出,递给父亲:
“丙班第四,数学倒是得了第一。”
祖父林翰章戴上老花镜,就着明亮的窗户光,仔细地看着成绩单上每一个墨笔小字。
老人脸上深刻的皱纹渐渐舒展开,嘴角露出了欣慰的、几乎可以说是灿烂的笑容。
他抬起有些颤抖的手,轻轻拍了拍坐在身旁的林怀安的肩膀,连声道:
“好!好!知耻后勇,方是男夫(男儿)本色!我林家虽非显宦,却也诗书传家,功课是立身之本。怀安,你如今开了窍,很好!切莫再像以往般荒废光阴!”
老人激动得用了古语。
二叔林崇礼也凑过来看,看到数学单科第一时,啧啧称奇:
“第四名?数学头名?了不得!崇文,看来怀安是块读书的料子,以前怕是没用到正地方!将来考个交通大学或是清华,学个实业,比啥都强!”
二婶和堂弟妹们也投来惊讶和羡慕的目光。
小堂弟更是拉着林怀安的衣角,仰着脸问:
“大哥,数学怎么才能考第一呀?”
这一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