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脸色铁青,拳头攥得死死的。
走到学校门口,看着‘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的牌匾,他忽然停下脚步,对我说了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志红,看来,光靠读书、请愿,是救不了这个国家的。
有些东西,恐怕非得用血和火来洗刷不可!’”
“从那以后,你三叔变了很多。
他依然努力读书,但眼神里多了一种以前没有的决绝。
后来,李大钊先生在北京遇害的消息传来(1927年4月),学校气氛更加压抑。毕业后,我考入了中法大学理工学院,一心走‘科学救国’的路。而你三叔……”
李志红叹了口气,“他原本成绩极好,考大学毫无问题,但他却毅然投考了军官教导团。临行前,他来找我告别,说:
‘志红,你用心造枪炮,我将来,用心使枪炮。咱们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这个国家!’”
“那一别,就是这么多年……我只零星听说他去了西北军,后来又好像到了二十九军……前线战事紧张,音讯渐渐就断了。”
李志红先生看着林怀安,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孩子,你三叔……他是个有血性、有担当的汉子。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最危险的路。”
林怀安(郝楠仁)完全怔住了,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通过李志红先生的叙述,那个在家人话语中模糊的“当兵的三叔”的形象,瞬间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起来!
他是一个成绩优异、倔强执着、重情重义的热血青年!
他经历了“三一八”惨案那样血腥的洗礼,亲眼目睹了同学的死亡,感受过李大钊被害带来的白色恐怖!
他的投笔从戎,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深刻的幻灭与思考后,做出的极其痛苦又无比坚定的抉择!
郝楠仁的现代灵魂,对于教科书上“三一八惨案”、“李大钊就义”这些名词背后的惨烈与悲壮,第一次有了如此切肤的感受。
它们不再仅仅是考点,而是与自己的血脉至亲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活生生的历史!
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与使命感,混合着对三叔的深切担忧与崇敬,重重地压在他的心上。
他之前所有的努力——月考的进步、与同学的竞争、个人的前程——在这一刻,仿佛都被置于一个无比宏大而悲壮的背景之下。
三叔和无数像他那样的人,在用生命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难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