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魔都的霓虹灯还在闪烁。
网络上,舆论的风向突然变了。
“理性看待'静江案':当怪物也曾是受害者”——这篇文章在凌晨两点突然冲上热搜。
文章写得煽情又专业,列举了大量“童年创伤导致人格障碍”的案例,字里行间都在暗示:白毅不是天生的恶魔,他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评论区里,一堆账号整齐划一地刷着“程序正义高于一切”“法律要保护每一个人包括罪犯”之类的话。
更离谱的是,几个认证为“精神病学专家”的大V也纷纷发声,什么“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机制”“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估”,一套一套的专业术语砸下来,普通网友根本分不清真假。
有个叫“心理学者王教授”的账号还专门发了长文,标题就叫《别让情绪审判代替法律审判》。
文章最后还特别强调:“如果白毅确实患有精神疾病,根据《刑法》第十八条,是不负刑事责任的。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法律。”
这篇文章一出,评论区彻底撕裂了。
有人骂:“九条人命啊!你们这些专家是不是收钱了?”
但更多的账号在刷:“支持王教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神病人也有人权!”
“对啊,如果他真的有病,判死刑不是冤枉人吗?”
“大家冷静点,要相信法律。”
短短几个小时,舆论就被带偏了。
那些为受害者发声的评论,全被淹没在“理性”“程序正义”的大旗下。
正诚律所,18层。
灯还亮着。
冯锐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眉头皱得死紧。
“有问题。”他突然站起来,端着电脑冲进了陆诚的办公室。
陆诚正在看案卷,听到敲门声抬起头:“什么事?”
冯锐把电脑放在桌上,指着屏幕:“陆律师,网上那些洗白白毅的文章和评论,全是人为操控的。”
陆诚眯起眼睛:“说具体点。”
冯锐调出一串数据:“你看,这些账号的IP地址全在同一个地区,发帖时间也高度集中,凌晨两点到四点,一波爆发。”
他又切换到另一个界面:“还有这些所谓的'专家',我查了他们的认证信息,有几个是假的,注册时间都不到一个月。”
陆诚点了根烟:“能查到背后是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