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百倍。
陈阳显然是饿极了,吃得很快,却并不粗鲁,几口就扒下去小半碗米饭,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的。
“等安顿下来,我就给你做。不过现在啊,咱们得先把正事落实——你之前联系的那些树苗,到底怎么样了?还有我们带的那些蔬菜种子,得赶紧找合适的地方育苗,戈壁滩的春天短,可耽误不起,不然就错过最好的播种时节了。”拾穗儿缓缓地说。
“放心,你想到的,我早就惦记着了;你没想到的,我也都盘算好了。”
陈阳放下筷子,脸上露出一个“包在我身上”的自信笑容。
他掏出手机,熟练地解锁,点开一个命名为“戈壁绿洲计划”的文件夹。
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密密麻麻的表格、文档和图片。
“你看,我之前通过学校老师的关系,联系上了省农科院的李教授,他是专门研究干旱地区生态恢复的专家。他了解了我们那边的情况后,特别热心,给我推荐了三种耐旱、耐贫瘠的树苗,一种是胡杨,一种是沙枣,还有一种是沙棘。李教授说,这三种树根系都特别发达,固沙保水效果很好,尤其是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结的果子经济价值还高,非常适合我们那里。他已经跟当地县里的农业技术站打过招呼了,等我们一到村里,技术站就会派人过来,实地指导我们怎么整地、怎么育苗、怎么提高成活率。”
他一边说,一边滑动屏幕,展示着各种树苗的图片和特性说明。
“至于那些蔬菜种子,”陈阳继续划动着屏幕,“我仔细核对过了,都是精选的抗旱品种,像耐旱的西瓜、甜瓜,还有土豆、萝卜什么的。李教授说,只要我们把沙质土壤的保水措施做到位,比如采用他建议的覆膜技术,初期勤加管护,成活率能达到八成以上呢!”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科学规划带来的信心。
拾穗儿凑过去,仔细看着手机屏幕。
那上面不仅有各种树苗和种子的详细介绍、照片,还有一份简单的育苗场地规划图——陈阳建议利用村头那个已经半干涸的涝坝旁边相对平整的土地,那里取水相对方便,又能为村子抵挡一部分风沙。
更让她惊讶的是,屏幕上还有一份手绘的、却标注清晰的简易灌溉系统示意图。
陈阳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是我查了好多资料,又结合课本上学的水利知识,自己瞎琢磨画的。我想着,咱们一开始资金肯定紧张,可以用当地的秸秆、树枝和塑料薄膜,弄一个成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