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神与听众交流。
距离大赛还有一周的时候,团队进行了一次全真模拟。
拾穗儿穿上为正式答辩准备的服装——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头发整齐地扎在脑后。
她站在会议室前方,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了讲解。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科技项目,更是一段与土地对话的旅程,”
她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在戈壁滩的三个月里,我们见证了荒漠的残酷,也发现了生命的顽强……”
她讲述着那些艰难而充实的日子,讲述着团队成员们如何顶着风沙铺设固沙网格,如何在缺水的条件下精心照料每一株树苗,如何与当地牧民结下深厚友谊。
她的语言生动而真挚,时不时引用的戈壁谚语和诗句恰到好处地为讲述增色。
当她讲到梭梭树苗成活的那天时,声音不禁哽咽了:“那天傍晚,我们围坐在那些嫩绿的小苗旁边,看着夕阳把整片戈壁染成金黄色。一位老牧民拉着马头琴,唱起了古老的歌谣。在那一刻,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希望——它可能很微小,就像沙海中的一粒种子,但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它终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讲解结束的那一刻,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钟,然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苏晓冲上来紧紧抱住拾穗儿:“太棒了!我都被你说哭了!”
陈阳也走过来,眼里闪着泪光:“这就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你完全把它传递出来了。”
拾穗儿望着伙伴们,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这是喜悦的泪水,是释然的泪水,更是感动的泪水。
她想起在戈壁最难熬的日子里,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从未有人说过放弃。
她想起为了这个项目,大家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付出了多少心血。
她想起奶奶阿古拉在电话里的叮咛,教授们的悉心指导,还有那些戈壁牧民无私的帮助……
“谢谢你们,”她擦去眼泪,露出灿烂的笑容,“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大赛前夜,拾穗儿独自一人来到实验室做最后的准备。
她轻轻抚摸着那个即将带往赛场的实物模型——一个精致的戈壁生态系统的微缩景观,里面有着他们设计的所有创新元素。
模型的一角,陈阳特意加了一个小小的人偶,那是按照拾穗儿的形象制作的,正蹲在地上种植树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