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倒是你,这么记挂着,还写下来……”
她没再说下去,只是用力握了握拾穗儿的手,像是把所有的鼓励和期许都融进了这个动作里。
拾穗儿看着阿姨泛红的眼眶,也笑了,眼眶里的湿意终于没忍住,顺着脸颊滑了下来,滴在阿姨的手背上,凉丝丝的,却很快被掌心的温度焐热。
“阿姨,那我先走了,明天还要去实验室看幼苗呢。”拾穗儿轻轻抽回手,帮阿姨把桌上散落的书签归拢好。
“好,好,快去吃饭吧,别饿坏了身子。”阿姨擦了擦眼角,又叮嘱道,“看书别太晚,记得按时休息。”
“知道啦,阿姨再见!”拾穗儿挥了挥手,转身走出了图书馆。
推开门的瞬间,晚风裹着银杏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吹得她额前的碎发轻轻飘动。
她抬头望向天空,暮色已经浓了,几颗星星偷偷探出了头,像戈壁滩上奶奶夜里点的煤油灯,闪闪烁烁的。
怀里的书本沉甸甸的,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像揣着一颗温热的太阳,从手心暖到了心底。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路灯次第亮起,暖黄色的光在地上铺成一条长长的路,银杏叶落在灯光里,像撒了一地的金片。
她想起刚才在书里看到的“沙生植物根系构型”,忽然就想起家乡的那片沙枣林——小时候她总觉得那些树长得慢,枝桠也不粗壮,可现在才知道,它们的根在地下默默延伸,最深的能扎进十几米的土层,像一群沉默的战士,守着那片贫瘠的土地。
原来自己也是这样啊,从刚到大学时的“怯生生”,到现在能独立做实验、读专业书,就像沙枣树的根,一点点在知识的土壤里扎深、扎稳。
而管理员阿姨的善意,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帮助,还有奶奶的牵挂,就是滋养她成长的“水分”,让她在陌生的城市里,也能像戈壁滩上的沙枣树那样,倔强又坚定地生长。
回到宿舍楼下,她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图书馆的方向——那里的灯光还亮着,像黑夜里的一座灯塔。
她摸了摸书包里的借书证,又摸了摸那张写给阿姨的纸条,忽然觉得,“借书”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是借走一本书那么简单。
从大一借走《生态系统生态学》,到今天借走《沙漠植物生理生态学》,借走的是知识,留下的是温暖;得到的是成长,要传递的是善意。
就像戈壁滩上的沙枣树,自己扎根生长,也会为路过的人遮荫,为风沙里的小动物提供庇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