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眼望得见就要天寒地冻,过年太湖边上的菜式是不是弄几样出来?”
身为菜品开发工程师,关箸忙起来的时候特别忙,不忙的时候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
因为要从汀江挖人的缘故,在兵家不争之地的学弟来暨阳也要过完正月,没办法,虽说同为江南东道,汀江和武夷山一带,对于在家过年的重要性,比江南东道的北部地区要高。
这会儿关箸闲着没事干,就跑去干果加工生产线转悠,他这方面能提供的建议不多,但副教授的资历在这里,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摸索摸索也有效果。
像山核桃味的瓜子,就是煮了之后再混合加工过的山核桃壳一起烘干,香味非常独特。
今天是折腾花生,做预处理的时候,正好张大象过来,关箸也就把之前想到的一些建议,跟张大象说了说。
“我也想弄啊,但是没有师傅来做品控监督,还有一个就是‘本帮菜’的老师傅不好寻。不过大概的思路,我现在已经有了。”
“太湖边上的师傅,应该不愿意来暨阳吧?除非一个月开到三五千。”
“倒也不用去寻老字号的大师傅,是这样的……”
张大象在观察试运行坚果加工生产线的设备运行状况时,顺便跟关箸聊到了他有个丈母娘是开过饭店的。
“这家‘蔓菁楼’呢也做了十来年,师傅帮工一应俱全,最早的老师傅已经退休,但带出来三五十个徒弟。今年应该是七十多,听我新来的丈母讲,不是七十三就是七十四。这个岁数就不安排来暨阳,弄一套设备到平江去,应该问题不大。”
“……”
作为一个副教授,关箸实在是搞不懂老板家里的人际关系。
这他娘的不是复不复杂的问题,他是真听不懂什么叫“新来的丈母”,这还是汉语吗?
“三五十个徒弟,那确实是老师傅了。要是能帮忙,一个月就能拿个菜品生产方案出来。”
老板的家庭关系理解不了,但老板的生意是能够完全理解的,按照现在“十字坡”和“张家食堂”的日均消耗量,卤味不论荤素已经问题不大,勾芡的急冻菜品也能保证风味,现在就欠缺能更进一步走量的硬菜。
只做暨阳市就不太够,肯定是要扩大再生产,“本帮菜”容易在太湖周边打开销路,加上现在又多了几十辆改装车,“张家食堂”可以开到一百五十公里距离的范围内。
两个小时保证什么货都能供应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