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用鲜血换来的寸土之地,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和平,铺垫着更为坚实的基础。
七月下旬,种种迹象表明,停战协议的最终签署已近在眼前。前沿阵地的枪炮声变得稀疏落落,敌我双方似乎都陷入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等待。但越是临近终点,谢文渊内心那份属于军人的警觉就越发强烈。他反复提醒各部,绝不能有丝毫松懈,要严防敌人在最后时刻发起报复性攻击或进行破坏活动。他督促部队加强戒备,完善应急预案。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一个注定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上午十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当日二十二时起,完全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消息通过电波,迅速传遍整个志愿军部队。当谢文渊在司令部收到这封最终的电文时,指挥所里出现了短暂的、奇异的寂静。没有想象中的欢呼雀跃,许多人,包括他自己,都只是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要将积压在胸中三年之久的硝烟、沉重与悲恸,全部倾吐出来。一种巨大的、混杂着胜利欣慰、牺牲悲壮、和平来之不易的复杂情感,在每个人心中汹涌。
二十二时整,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骤然按下了静止键。顷刻之间,此前还零星响起枪炮声的数百公里战线,万籁俱寂。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令人耳鸣的寂静,笼罩了山川河谷。战士们纷纷走出坑道、掩体,站在焦土遍布的阵地上,望向对面同样陷入沉寂的敌军阵地。星光洒下,照亮了这片被战火反复蹂躏的土地,也照亮了无数张年轻却饱经风霜的脸庞。
谢文渊也走出了指挥所,登上附近的一处高地。夏夜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他早已洗得发白的军装。他环顾四周,月光下,曾经炮火连天的山头显得格外静谧。他仿佛能听到,在这寂静之下,是无数长眠于此的英魂的无声呐喊,是祖国亲人的殷切期盼,也是历史车轮碾过烽烟后,发出的沉重叹息。
和平,到来了。以一种惨烈的方式,以一种牺牲了无数最可爱的人的生命为代价,到来了。
他没有胜利者的狂喜,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如释重负。这场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打出了国威军威,也让他和这支军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洗礼。但代价,太沉重了。他想起了长津湖畔的冰雕连,想起了上甘岭坑道里舔舐岩石的战士,想起了无数封写着“牺牲”二字的电报……
“止戈为誓。”他轻声念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