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代化海军的人民解放军而言,是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钢铁壁垒。
“混蛋!美国人这是明目张胆的侵略!”一位性情火爆的将领一拳砸在桌子上,怒不可遏。
老首长眉头紧锁,盯着地图上台湾海峡的位置,久久不语。谢文渊感到一股冰冷的寒意从心底升起,不仅仅是因为美军的介入,更是因为他瞬间意识到,整个国家的战略重心,恐怕不得不因此而发生剧烈的、他极不愿看到的偏移。
接下来的几天,高层会议连续召开,气氛空前凝重。争论异常激烈。一部分人主张,应不顾一切,趁美军立足未稳,按原计划强行渡海,不惜重大牺牲也要完成统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缺乏制海权、制空权,且面临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强行攻台无异于以卵击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必须重新评估。
谢文渊在会议上没有轻易发言,他内心充满了巨大的矛盾和一线的希望。从情感和军人的使命出发,他渴望一鼓作气,横扫东南,完成革命事业的最后一块拼图。但理智和专业素养告诉他,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盲动的牺牲毫无意义,只会断送无数战士的生命和革命的成果。他内心深处还存着一丝侥幸,希望这只是美国的恐吓,或者国际局势能有转机。
然而,中央的最终决策,带着历史的沉重与无奈,很快传达下来:“推迟执行渡海攻台计划。战略重心北移,应对朝鲜局势。加强东南沿海防御,待机而动。”
“推迟……待机而动……”谢文渊喃喃地重复着这几个字,手中的红蓝铅笔“啪”地一声掉在地图上,在台湾岛的位置滚落,留下一道无力的痕迹。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那片近在咫尺,却又因第七舰队的横亘而瞬间变得遥不可及的土地,那里有他未竟的使命,有需要解放的同胞,也有那个行走在历史阴影里、让他心情复杂的故人——陈瑞生。
他仿佛看到,历史的列车,在即将抵达终点站前,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强行扳向了另一条岔路。统一大业,从此被硬生生地搁置,留下了一道至今仍在隐隐作痛的民族伤痕。
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他,谢文渊,和他麾下无数摩拳擦掌、准备跨海征战的将士们,他们的热血与筹划,不得不让位于更高层面的、冷酷的地缘政治博弈。
他缓缓拾起掉落的铅笔,重新站到地图前。目光,从那片蔚蓝的、如今已布满荆棘的海峡,移到了东北方向那片即将燃起战火的黑土地。新的战场在召唤,新的责任需要承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