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灵柩前,香灰积了三寸厚。刘备跪坐席间,腰间玉带不知何时已松了扣——这是第七次推让印绶后,糜竺暗中扯松的。
刘备不接徐州牧,这糜竺却是沉不住气了.徐州形势诡谲,刘备如不趁此时领了州牧,日后这局势恐怕就非是糜竺等人能控制的了。
糜竺急得是头如斗大,却听外面嘈杂声起。原来是外面一个丫鬟摔坏了花瓶,管家欲责打这丫寰,可这丫寰不过十三四岁年纪,是众丫寰中却是最小的一个。其余丫寰纷纷下跪求情,虽然管家还要再打,但是却有几分下不得手了。
糜竺眉梢终于舒展开来:
”赵管家。”
赵管家忙道:
”主子,这丫头粗手粗脚竟然把夫人平日最喜欢的兰花瓶打碎了...”
赵管家还要续说,糜竺摆了摆手道:
”一个花瓶而已,不碍事,以后小心就是了,就不要责罚这个丫头了。”说罢,挥手道,“你们继续做事吧。”
翌日,糜竺手捧印跪献。
这次印匣下压着张帛书——徐州世家联名血誓。
刘备指尖刚触到印纽,忽觉刺痛,原来印底暗藏银针,针尖淬着"守心砂"。
"使君明鉴。"糜竺低语如蚊,"此印浸过九华山地藏禅院的圣水..."
一众徐州百姓在陶谦陵前哭拜:
“使君若不领徐州,我等皆不安生。”
当夜,徐州七十二座佛寺同时撞钟。钟声里,刘备终于接过印绶——却在掌心垫了层诸葛巾。
"好个仁德之主。"暗处,糜竺摩挲着翡翠指环轻笑,"可惜这徐州,早被佛香腌入味了..."
刘备接任徐州后,便重用糜竺、陈登,又遵从陶谦遗命去北海请孙乾为从事。孙乾实为陶谦的弟子,佛法深厚,陶谦对其寄以厚望。后来刘备建立蜀国,本欲令其求取真经以全陶谦遗愿,却最后不了了之。这其中与蜀国丞相诸葛亮不无关系,孙乾最终抑郁而死。
刘备进行人事调动的同时,尽取小沛嫡系部队入城,出榜安民,同时着手大办陶谦丧事。满城军士尽皆挂孝,将陶谦葬于黄河之原。刘备又将陶谦遣表,上报朝廷。
刘备治下的徐州,百姓安居乐业,刘备声望大涨,与刘表、刘焉被朝廷视为宗亲势力。
——
曹操听闻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取了徐州,联想自己损兵折将,更是险些丢了兖州,不禁大为气恼:“我仇未报,他却不费半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