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里的夫子组成很复杂。
孙承宗、李邦华等人挂着“名誉教授”的名头,偶尔过来上一堂课。
不过他们讲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治政细节、兵法沙盘、战场应变。
方正化与曹化淳也会来,教授的则更直接,杀人技。
年纪大一些的,已被允许直接参加科举。
至于那些小不点,就让他们有个完整的童年吧。
有自己在,这些小树苗们,绝不会长歪。
崇祯离开前,回头望了眼明堂。
这里将是大明的黄埔军校。
……
一直到掌灯时分,徐光启等人终于从昏天黑地的痴迷状态中缓缓恢复。
几人抱着图纸出了东暖阁,却发现王承恩正恭敬立在门外。
“陛下让咱家为几位大人准备了餐食,大人们吃过再出宫不迟。”
几人惶恐,也感动。
几人在陛下面前失态不说,如今又已过宫门关闭时辰。
陛下却不但不怪罪,还特意备了饭食。
正准备谢恩时,王承恩指了指他们手里的图纸。
“几位大人握着的是何物?”
众人一愣,还未回答,王承恩便接着柔声说道。
“大人们手中握的是我大明的未来,是大明的最高机密。
这更是陛下对几位大人的信任与托付。”
徐光启率先跪下,重重叩头。
“臣,谢陛下隆恩!”
其他人也纷纷跪地。
是啊,这些东西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可陛下却毫无防备地让他们带走。
这样的信任,比任何千言万语更能振奋人心。
“王恭厂重建在即。
陛下已调百名锦衣卫好手随行,听候大人们调遣。”
停顿半瞬,笑道:
“此举是为诸位大人的安全。
也是陛下给诸位大人的特权,随时可以向陛下亲禀进展。”
短短一句话,让徐光启等人热血沸腾。
这不是不信任,而是陛下在给他们撑腰,让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尽管干。
王恭厂重启,拨银百万两,无上限。
崇祯下了血本。
徐光启等人抱着图纸,顶着风雪走出宫门时,都觉得遇见了明君英主。
同时也意识到,属于他们的时代即将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